처가 담양전씨/담양전공 휘 녹생 가장

有明高麗國推忠贊化輔理功臣匡靖大夫門下評理,藝文館大提學,知春秋館事兼

아베베1 2011. 2. 4. 14:53

壄隱先生逸稿卷之六
 附錄
壄隱先生歷官略 a_003_416a


謹按。今去先生下世之年。已三百有四十年矣。不幸遺草已缺。家牒無多。試以東國史記,諸家詩文及群書等語。採爲歷官略如左。而其不稱年譜者。以斷爛文字。剔搜撰次。故先生年甲科年享壽。俱未得詳。所歷內外本兼諸職。亦未盡錄。而雖其所錄者。其年月或有未詳。亦有後先故也。若其德行文學與夫義節之可記者。自有家狀。故茲不註脚後之觀者。繇是而尋諸狀。則庶幾知先生平生之萬一云。 先生行狀及墓道等文。未知其初果有無。而今旣不可見。則其階之所進。爵之所封。003_416b又無可據也。至於諡號。則高麗時大臣宰相。雖皆得之。而恐先生被禍之後。權姦纔去。而國隨以亡。故未及有易名之典耶。
舊說。先生家居于潭陽府北檠臺山原栗川之里。中年。屬其舊基于公家。以建文廟。故潭州父老。至今稱鄕校爲先生舊址。蓋先生自此移占于石城縣南屛村面東山上里。而先生之孫孝子副尉公旌門。尙立其遺址云。
高麗忠惠王朝。先生登第。 見高麗史,輿地勝覽,東國名宦錄,耽羅志。下同。
按金齊顏師友名行錄曰。五歲。知讀書。八歲。詠盆松詩。見者異之。及登第。以文名著稱。○按忠惠前後卽位。皆有設科。而先生於忠穆丁亥年間。由司錄轉校勘。則其登第當在後元年庚辰以後也。
003_416c補濟州司錄
按。霽亭李公曰。用牛刀則二州之遺愛尙存。○按。輿地勝覽,東國名宦錄,耽羅志。載濟州名宦。
入爲典校校勘 見麗史
忠穆王三年丁亥春。先生以校勘。爲整治都監官。 見麗史,東國通鑑,東國史略,麗史提綱。下同。
按時王正獻煦,金龜峯永旽,謹齋安文貞軸等。爲判整治都監事。
三月。先生以都監官。究治權豪。杖殺元皇后族弟奇三萬。行省理問所下先生及佐郞徐浩等于獄。
按。四月。左政丞金永旽告王爭之。乃自繫行省獄。又五月。政丞王煦與金永旽。呈書于僉議府。冀轉達中書省。
003_416d十月甲午。元以三萬之死。遣直省舍人僧家奴。杖整治官先生及白文寶,申君平,徐浩等十餘人。
忠定王二年庚寅九月。先生中征東鄕試。以嘗究治權豪沮未赴制科。 見麗史東鑑
按。時左獻納白彌堅,前典客寺丞金仁琯。同中鄕試。應擧于元。○按。以鄕試應制科者。年未滿二十五。則不許其赴。而先生特以權豪所沮不赴。則其年已過二十五歲。可知矣。
嘗錄禁中題名記 見麗史
恭愍王朝。先生嘗除御史。 見牧隱集
按麗史 。以司憲糾正。間爲監察御史。而先生後經殿中侍御史及侍御史。則此云御史。恐是監察御史也。○按。牧隱集。有次韻田御史某二首。而觀其詩語。則似在恭愍卽位之後。牧隱登第之際。故今003_417a係于此。
六年丁酉九月。先生以起居舍人。與諫議李穡,司諫李寶林,鄭樞等上書。極論鹽鐵別監之弊。 見牧隱集,麗史,東鑑東略,輿地勝覽,提綱,東史會綱。
書在本稿
遷殿中侍御史 見麗史
按。麗史。恭愍五年改監察持平。爲殿中侍御史。
嘗除雞林判官 見益齋亂稿,牧隱集,圃隱集,陽村集,輿地勝覽,東國名宦錄,盆城志,海東雜錄,大東韻玊,東京雜記
按。時則有贈金海妓玉纖纖詩。○按。先生有雞林東亭詩。恐亦在爲判官時也。○按。益齋李文忠公003_417b詩曰。田郞作倅吾雞林。父老至今懷德音。又按。權文海海東雜錄曰。有聲績。益齋作詩思之。○按。霽亭李公曰。用牛刀則二州之遺愛尙存。○按。輿地勝覽,東國名宦錄,東京雜記。載慶州名宦。
嘗爲舍人。公上三書。 見牧隱集
按。三書皆逸而不傳。○按。已上兩條。以牧隱集寄贈詩編次觀之。在於戊戌己亥年間。故今係于此。
十年辛丑春。以司諫出爲全羅道按廉使。 見益齋亂稿
五月。奏啓極陳倭寇防禦之弊。 見麗史,東鑑,會綱。
啓在本稿○按。益齋李文忠公送先生詩。極言南方痼弊。至有馳奏得令明主知之句。而先生果有是啓。則其交勉盡職之義。可見矣。○按。霽亭李公曰。按駱轡則一道之休稱大著。
嘗拜郞中 見平齋集
按平齋集。有與田郞中同宿詩。而未詳其年。第李公亦於辛丑秋。按廉慶尙。貝恐在此時。故今附焉。
003_417c十一月丙寅。王南狩。先生以侍御史。扈駕從之。 見麗史
按麗史。恭愍五年。改監察掌令爲侍御史。○按麗史。是年冬。紅賊渡鴨綠江。至興義驛。至是王南狩。先生扈駕從之。侍中洪彥博,李嵒,知樞密院事柳淑,知奏事元松壽,承宣李穡等亦從之。○又按麗史。十二月壬辰。王到福州。乙未。幸映湖樓遊賞。
嘗拜中書舍人,知製誥。 見牧隱集
按。時則有李穡辭免左代言不允批答。○按牧隱年譜。辛丑十二月。轉左承宣。壬寅三月。改右代言。蓋其辭免。實在辛壬年間。而先生時以中書舍人。製不允批荅矣。
十一年壬寅春。官制行改內書舍人。 見圓齋集下同
按麗史。是年。改中書舍人爲內書舍人。而圓齋集。亦曰。田內舍某。則其爲內書舍人。無疑矣。○按麗史。是年二月辛丑。王發福州。癸卯。駐尙州。○按。先生有映湖樓次韻詩。恐先生扈駕在福州時也。
003_417d夏。先生扈從留尙州。
按。圓齋集云。李韌正言扈從至尙州。寓舍北有四松。倚松結茅。以爲避暑之所。田內舍某名之曰四君子亭。蓋在是年夏也。
六月。以諫官上疏。請罷知密直司事睦仁吉。 見麗史,東鑑。
疏在本稿。
九月十九日辛酉。先生侍從拱北樓。和進權漢功舊題詩。 見麗史,輿地勝覽。
詩在本稿○按麗史。是年八月乙酉。王發尙州。壬辰。至淸州。○按。時王命知申事元松壽,代言李穡,成士達次韻製進。於是。左政丞洪陽坡,李杏村,黃檜山曁諸大夫儒士。皆和進。
十二年癸卯閏三月乙酉。以典理摠郞。錄辛丑扈從003_418a功二等。 見麗史。下同。
按麗史。恭愍十一年。改吏部爲典理司。以侍郞爲摠郞。○按麗史。是年二月乙亥。王發淸州。壬午。還京師。甲申。賀還都。閏三月乙酉。錄功臣。先生以扈從功。錄前司宰令金暉下。典法摠郞權鑄上。
嘗累轉左常侍
按。先生本傳云。錄功爲二等。累轉左常侍。然則自典理摠郞。至左常侍之間多歷他職。可知矣。
是年。修聘浙東。 見陽村集
按。綱鑑會纂曰。時方國珍據台州。台州。屬浙東。○按。時築隱金公方礪爲副。
十三年甲辰六月乙卯。先生還明州。司徒方國珍遣照磨,胡若海。偕來獻沈香弓矢及玉海通志等書。 見麗史
003_418b按。明州。屬浙東。國珍或作谷珍。
十一月丙寅。拜監察大夫。 見麗史,東鑑。
按麗史。忠宣後改司憲府爲監察司。以大司憲爲大夫。恭愍五年。改監察司爲御史臺。大夫如故。十一年。復改御史臺爲監察司。
十四年乙巳二月。王以魯國公主娠彌月赦。先生與掌令李茂方擇情不可原者。復囚之。 見麗史。下同。
按麗史。恭愍以江陵大君在元。尙元魏王女。是爲魯國公主。
時倖宦上護軍尹祥譖于王。王將下先生獄。侍中慶千興諫乃止。
四月辛丑。以監察大夫如元。進禮物干皇太子。又贈003_418c廓擴帖木兒及瀋王等。
按。時宦者府院君方節爲副。
是月甲辰。爲密直提學。
七月庚辰。除雞林尹。
十五年丙午三月庚子。又爲密直提學。聘于河南王廓擴帖木兒。 見麗史,東鑑,提綱,輿地勝覽,靑丘風雅,海東雜錄,大東韻玉,海東文獻錄。下同。按。時軍簿佐郞金齊顏爲書狀官。
六月壬成。先生還自燕京。
十六年丁未七月壬辰。爲慶尙道都巡問使。出鎭合浦。 見霽亭詩,圃隱集,陽村集,箋解古文眞寶,麗史,輿地勝覽,東人詩話,詳說古文眞寶,東國名宦錄,盆003_418d城志,海東雜錄,大東韻玉。
按。時則有題。合浦營詩。○按。霽亭詩註曰。至正丁未。出鎭合浦淸心省事。久不遞代。從民望也。○按鄭圃隱,權陽村兩集。皆云。金海妓玉纖纖者善彈琴。故宰相壄隱田先生嘗倅雞林。愛之有贈一絶。後十餘年。先生出鎭合浦。時纖纖已老矣。呼置左右。日使之彈琴。樓中題詠。多用其事。○按輿地勝覽,東國名宦錄。載昌原名宦。
嘗購來古文眞寶。始删增。刊行于世。 見箋解古文眞寶,詳說古文眞寶,舊說。
按舊說。先生嘗奉使入中國。始購來古文眞寶。手自删增。其鎭合浦時。刊行于世故至今讀古文者。必稱先生用功。○按先生再鎭合浦。則已上諸事。未知必係於是年。而今姑附焉。
嘗拜政堂文學 見師友名行錄
003_419a按。金公齊顏。於戊申被禍。而其所著師友名行錄。已言累遷政堂文學。則先生在此時。亦經是職矣。
二十年辛亥三月同知貢擧。取金潛等三十一人。 見麗史,牧隱集,歷朝榜目,宜春世乘。
按。時牧隱李公穡知貢擧。○按麗史。舊制。二府知貢擧。卿監同知貢擧。又云。國俗。掌試者。謂之學士。門生稱之則曰恩門。○按。曹伸謏聞瑣錄曰。麗之座主門生之間。嚴如父兄子弟。故甚重貢擧之職。○按。時全伯英,李行,南在,李伯由,金若采,柳寬,金若恒,金震陽,廉廷秀,曹庶等亦登第。皆知名士也。
七月己巳。拜司憲府大司憲 見麗史,東鑑,潭陽田氏族譜。
按。時辛旽伏誅。流孫湧。以先生代之。
二十二年癸丑七月。先生復爲政堂文學。 見麗史,牧隱集,東人詩話,輿地勝覽,海東雜錄,大東韻玊,海東文獻錄。
003_419b是月乙巳。以本職爲江寧府院大君師傅。 見麗史,提綱,會綱。
按。時王命會文臣于前政堂李穡第。議改年尼奴名曰禑。仍封爲江寧府院大君。命儒臣政堂文學白文寶及先生,大司成鄭樞等爲師傅。
是年。嘗爲西北面都巡問使兼平壤尹。 見麗史,東鑑,提綱,陶隱集。辟張衡叔爲幕府 見陶隱集
按。張衡叔。未考其名。
十二月戊戌。有僧釋器同行僧者。在平壤府謀亂。先生與西海道都巡問使金庾。捕獲斬之。 見麗史,東鑑,提綱。
二十三年甲寅四月丁未。以判開城府事。再爲慶尙道都巡問使。出鎭合浦。 見麗史,東鑑,輿地勝覽,東國名宦錄。
003_419c按。初以崔瑩爲都巡問使。因大司憲金續命,持平崔元濡啓。令都堂,臺諫薦可代者。以先生代之。
辟李集爲幕府 見遁村雜詠,陶隱集,三峯集,陽村集,李仁孫固城館題詠。
嘗東狩西征。入于固城。 見遁村雜詠
按。遁村李公固城感懷詩。有元戎東狩復西征及木葉蕭蕭下古城之句。恐先生出狩。似在秋日也。
嘗賜推忠贊化輔理功臣之號 見麗史。族譜。
嘗拜藝文館大提學,知春秋館事。階匡靖大夫。 見家藏牒潔城家藏行蹟。下同。
嘗兼司憲府大司憲
辛禑元年乙卯正月。爲書筵師傅。 見麗史提綱。
按。時以先生及李光陽茂方爲師傅。
003_419d夏。以門下評理。與諫官李詹等請誅李仁任。 見十九史略補,麗史,東鑑,東略提綱,東史纂要,輿地勝覽,海東雜錄,大東韻玉,海東文獻錄,族譜下同
按恭愍十八年。大明太祖高皇帝遣使告定天下。明年。始行洪武年號。及前年九月。恭愍被弑時。侍中李仁任方擅國柄。懼天子興師問故。渠當其罪。密遣金義殺帝使。欲與贊成事池奫迎元使。大司成鄭公夢周,典校令朴公尙衷上疏力爭。先生與獻納李詹,正言全伯英。直請誅仁任及奫。
七月。先生與判典校寺事朴尙衷。同杖流道卒。
按。時鷹楊軍上護軍禹仁烈,親從護軍韓理阿仁任意。上書下李詹,全伯英獄。使池奫及判三司事崔瑩鞫之。先生與朴公尙衷同逮獄。杖鞫甚慘。仁任曰。不須殺此輩。乃流之。皆道卒。又杖流李詹,全伯英。並流鄭公夢周及三司左尹金九容,典理摠郞李崇仁等。


壄隱先生逸稿卷之六
 附錄
尊慕錄附 a_003_430a


 

003_430a昔佔畢齋金文簡公嘗撰其先江湖公世系源流。歷官日月。師友姓氏。德行事業。合爲一帙。目曰彝尊錄。蓋其師友者。摠記江湖公恩門及嘗所受業學文者與同年及僚友鄕黨親戚常所來往者也。原其致意。撰錄實有補於敦民彝厚風俗之道也。今不肖亦敢圖先生世系。又序次歷官。以及乎家狀。則獨其師友終至闕錄。誠可惜矣。故謹依彝尊錄之例。略著同遊諸賢姓氏之錄而名之曰尊慕。蓋玆錄中諸公。自乙卯讜議。至于門生。各立標題。003_430b取義雖殊。岡非先生一代親善之人。則爲先生後裔者。其尊尙之心。景慕之誠。果何極乎。此斯錄之所以不容已也。且其子弟之有聞者。隨末錄入。以其有摳衣之義也。噫。數百載之後。口耳不續。記籍不具。不以其時取之。而只以見在於卷中者正之。故朱免千百十一之嘆。斯豈非今日無限之恨耶。嗚呼惜哉。 凡一人而屢出者不疊書。省繁也。
乙卯讜議謹 按。辛禑元年乙卯一擧。非如漢,宋部黨之禍。寶關華夷逆順之辨。且一代諸賢殞命被竄之慘。係三韓已來歷世所無之變。百世之下。聞者猶可嗚咽。蓋高麗恭愍王己酉。大明太祖高皇帝遣使告定天下。庚戌。始行洪武年號。逮至甲寅。恭愍王被殺。姦臣李003_430c仁任爲時宰相。方擅國柄。懼天子興師問故。渠遂當其罪。密遣其黨殺帝使。復與胡元通和好。及乙卯議迎元使。圃隱鄭先生,潘南朴先生上疏力爭。先生與諫官李雙梅等。直請誅仁任。會有阿仁任者。請鞫諫官。先生及潘南先生。並逮其獄。推官希仁任意。杖鞫甚慘。乃流之。皆道卒。鄭先生亦遠流。李雙梅又杖流。其餘金若齋以下。並被流。蓋仁任等之背明附元。枉害忠良之罪。諸先生之尊王欀夷。請誅亂賊之義。非直爲一時士禍而已。況乙卯以後。仁任輩當國。卒至有興兵犯遼之變。而麗氏因以不振。則諸先生深忠遠慮。可以耀日月而炯蓍龜矣。今又按廣輿記。其東國人物。載李雙梅,金若齋。而特書以請誅李仁任杖流云云。則知乙卯讜議亦可以有辭於天下後世矣。故特爲首列焉。取朱夫子戊午讜議序之義。
鄭夢周 字達可。號圃隱。延日人。恭愍庚子。魁科。乙卯。以大司成。與先生同爲首事被竄。壬申。麗朝命革。身與國亡年。五十六。官至門下侍中,本朝贈領議政,益陽府院君。諡文忠。配享文003_430d廟。今上朝。又命修廟錄後。以示追奬之典。公爲人天分至高。有忠孝大節。少好學。硏窮性理。爲東方理學之祖嘗追和先生詩。以寓景慕之志。有此生何日眼還靑之句。又與先生之弟相善。其夢見耕隱先生詩。有有義一人不可忘之句。有集行于世。子宗誠。參議。宗本。司藝。
朴尙衷 字誠夫。號潘南。羅州人。恭愍癸巳科。乙卯。以典校令。與先生同爲首禍殞命。年四十四。官至判典校寺事。本朝贈領議政,潘城府院君。今上朝。始以乙卯事爲攘夷尊王。理明義正被誣姦兇。杖流而死。贈諡文正。遣禮官致祭。立祠開城府。以示崇賢顯忠之義。公性沈默慷慨。有大志。視人不義。蔑如也十代孫文純公世釆始定遺稿。並公六代孫司諫紹遺稿,儒士緝遺蹟行于世。子訔。左議政。
李詹 字少叔。號雙梅堂。洪州人。恭愍戊申魁科。乙卯。以右獻納。與先生同言事杖流。入本朝。官至知議政府事。諡文安。有集行世云。
003_431a全伯英 慶山人。恭愍辛亥科。卽先生門生。乙卯。以左正言。與先生同言事杖流。入本朝。官至知議政府事。諡文平。
金九容 字敬之。號惕若齋。初名齊閔。安東人。恭愍乙未科。乙卯。以三司左尹。與先生司見忤被流。甲子。奉使遼東。帝命流大理。道卒。年四十七。官至大司成。公好學善詞章。勉進後學。訓誨不倦。諸生質問者相踵。所著學吟集行于世。
李崇仁 字子安。號陶隱。星州人。恭愍壬寅科。魁征東鄕試。以年少不赴。乙卯。以典理摠郞。與先生同見忤被流。又與先生。同稱隱淪。壬申。以鄭圃隱黨遠流。尋卒。官至知密直司事。公天資英銳。嘗典壬戌成均試。我太宗登其科目。悼念甘盤之舊。追加封贈。爵其二子。有集行于世。
權近 字可遠。號陽村。安東人。靖簡公僖之子。恭愍己酉科。再中征東鄕試。皆以年少不赴。乙卯。以三司判官。與先生同見忤。己丑卒。年五十八。官至本朝贊成事,吉昌君。諡文忠。少學。德003_431b業文章。冠冕一時。嘗追和先生詩。以寓景慕之志。有文章壄隱琴中趣。能繼高風有幾人之句。有集行于世。子踶贊成。蹲。判書。
鄭思道 延日人。幼名良弼。後改名。忠肅丙子科。乙卯。以日城君。與先生同見忤。己未卒。年六十二。官至門下評理,烏川君。諡文貞。圓齋挽曰。誦言每覺撑腸雪。念德徒傷有脚春。歲丙申。母歿。廬墓終制。恭愍王曰。忠於所事。孝又如此。予甚嘉之。俱有文武材。歷事四朝。致位兩府凡三十餘年。詩在東文選。子洪。知議政府事。
師友從遊 按。諸公於先生爲師友。其道義從遊之美。詞學引重之意。發於詩文。至今照人耳目。故特以師友記之。取正學淵源之義。
李齊賢 字仲思。號益齋。慶州人。文定公東菴瑱之子。忠烈辛丑科。嘗從忠宣于燕邸。與趙孟頫等遊善。辛卯。恭愍卽位于元。命攝政丞權斷征東省事。公措置得宜。丁未卒。年八十一。官至003_431c僉議政承,雞林府院君。諡文忠。天資厚重。輔以學問。鄭道傳曰。吾東方近世大儒。有若益齋李公。始以古文之學倡焉。權陽村近云。德兼齒爵。學貫天人。自少。人無貴賤。皆稱益齋。其見重如此。先生爲全羅道按廉使時。公以詩送之。有田郞作倅吾雞林。父老至今懷德音及田郞夙慕君子儒。豈比老我空囁嚅之句。又與先生同應製。所著亂稿稗說皆行于世。子達尊。直提學。
李穡 字穎叔。號牧隱。韓山人。文孝公稼亭穀之子。恭愍癸巳。魁科。丙子卒。年六十九。官至門下侍中。本朝封韓山伯。諡文靖。資稟淸粹。學問精敏。先生嘗製公辭牋批答曰。夙承乃父之風。有名中夏。時得衆儒之望。爲準東韓。蓋公父子相繼中制科。文章動天下。且公入齒辟雍。得聞性命之說。旣東還。若鄭圃隱諸賢。皆見而興起故云。公與先生尤親善。有夢裏見君頻款款。定應君夢亦逢予及憶曾醉携壄隱翁。扣舷放歌崖石裂之句。又同稱隱淪。又同諫鹽鐵別監之弊。又同扈從應製。至鐵券同錄。又同掌貢擧。有集行于世。子種德。密直。種學。提學。種善。知中樞。
003_431d李岡 字思卑。號平齋。嵒之子。忠穆丁亥科。戊申卒。年三十六。官至密直副使。歷大提學。公學邃識高。有宰相材。及卒。自士大夫至行路。莫不弔哭嗟惜。恭愍悼甚。樞密不應諡。特贈諡文敬。李牧隱撰墓誌銘。柳巷,韓脩書。東亭廉興邦篆。公嘗與先生同宿。有迢迢湖海夢。今夕與君同之句。有集行于世。子原左議政。
鄭㝢 字浩然。晉州人。官至吏曹判書。牧隱李公云。鄭君性脩潔慷慨。有志當世事。懼其所以養氣者或未至焉。故以浩然字之。公爲慶尙道按廉使時。先生以詩送之。有鄭君共稱慷慨士。世微鄭君吾誰親之句。陶隱李公亦作詩送之。又與鄭圃隱,金若齋諸賢相遊善。
五隱同倫 按。牧隱李先生云。近世鷄林崔拙翁自號曰農隱。星山李侍中自號曰樵隱。潭陽田政堂自號曰壄隱。予則隱於牧。今又得侍中族子子安氏焉。蓋陶乎隱者也。蓋五先生並世同道。而其素節則皆以隱爲號。故特以同倫記之。取中庸行同倫之義。
003_432a崔瀣 字彥明。號農隱。慶州人。中元朝制科。庚辰卒。年五十四。官至大司成。才奇志高。自著猊山隱者傳。詩在東文選。
李仁復 字克禮。號樵隱。星州人。忠肅丙寅科。中元朝制科。甲寅卒。年六十七。官至檢校侍中,興安府院君。諡文忠。性剛直有守。臨歿。其弟仁任勸之念佛。曰。吾平生不佞佛。不可自欺。加朝服於身而卒。嘗惡兩弟仁任,仁敏之爲人曰。敗國亡宗者。必二弟也。後果如其言。有集行世云。
鄕黨 取古人同里閈之義
姜昌富 與先生比隣。先生家世淸貧。多所資者。子璜寶。
康好文 字子野。號梅谿。恭愍壬寅科。官至判典校寺事。潭陽鄕校記云。田康之屬。生玆學校。修業立朝。垂名後代。又與李牧隱相善。詩在東文選。
同試 取古人同年有情之義
003_432b白彌堅 字介夫。忠定庚寅。以左獻納。與先生同中征東鄕試。遂登元朝制科。詩在東文選。
金仁琯 慶州人。忠穆丁亥登第。連魁三場。王賜紅鞓。許着金花帽。親授紅牌。寵渥尤厚。忠定庚寅。以前典客寺丞。與先生同中征東鄕試。後官至檢校,太子太師。詩在東文選。
同僚 取春秋傳吾嘗同僚。敢不盡心之義。
王煦 初姓名權載。忠宣賜姓名。官至僉議政丞,雞林府院君。諡正獻。好賢禮士。丁亥判事時。先生爲屬官。至孫府尹肅。復姓權
金永旽 號龜峯。官至左政丞,上洛府院君。與弟永煦。俱有名當世。丁亥判事時。先生爲屬官。
安軸 字當之。號謹齋。順興人。嘗中元朝制科。官至贊成事,興寧君。諡文貞。丁亥判事時。先生爲屬官。有關東瓦注集行于世。子宗源。判門下府事。
徐浩 丁亥。以佐郞。與先生同爲整治官。
003_432c白文寶 字和父。號淡菴。恭愍甲寅卒。官至政堂文學,稷山君。諡忠簡。性廉潔正直。尹紹宗挽曰。卓爾知天著踐形。踐形。卽公所著性理之論。與先生同爲整治官。又同爲師傅。詩在東文選。
申君平 平山人。官至代言。丁酉。掌監試。鄭圃隱中其選。丁亥。與先生同爲整治官。
安克仁 竹山人。官至某官。諡文貞。丁亥。與先生。同爲整治官。子仲老。判書。
鄭樞 字公權。號圓齋。淸州人。恭愍癸巳科。壬戌。嫉權姦用事。疽背而卒。年五十。官至政堂文學,進賢館大提學,淸原君。諡文簡。性恭儉謹厚。李牧隱挽曰。志潔難趨世。才高少可人。與先生。同諫鹽鐵別監之弊。又同爲師傅。有集行于世。子摠。政堂文學。拯。漢城尹。擢。右議政。持。持平。
李茂方 方或作芳。光陽人。恭愍每稱政堂國耳忘家。不畏權勢。高麗。門下侍中。本朝。光陽府院君。諡文簡。性淸白剛直。先生爲監察大夫時。公爲掌令。又同爲師傅。詩在東文選。
金方礪 字汝用。號築隱。金海人。權陽村近嘗送公歸金海。有剛直多違世。懷藏自識時之句。003_432d癸卯。先生修聘浙東。公爲副。皆時之選也。浙人金元素,劉仁本,張翥等。皆贈詩云。
金先致 尙州人。與兄得培弟得齊。皆以儒爲將。麗未。退居尙州。戊寅卒。年八十一。官至重大匡,洛城君。先生爲密直提學之日。公亦爲密直副使。嘗與鄭圃隱相善。圃隱有贈公詩曰。雨中留我酒杯深。半日高談直百金。只爲朝天促歸驥。夕陽芳草惱人心。又與李牧隱諸賢相從遊。
同扈從。同應製。鐵券同錄並附。 恭愍辛丑。紅賦陷松京。乘輿播越。先生與諸公。從王捍衛。壬寅。車駕次西原。拜表北樓。先生與諸公。和詩製進。癸卯。錄諸功臣。先生與諸公共策勳。取負紲及賡歌及帶礪同盟之義。
洪彥博 號陽坡。癸卯。被禍。官至政丞,南陽侯。諡文正。有重望。與先生同扈從應製。錄功。詩在東文選。
李嵒 初名君侅。號杏村。固城人。官至鐵城府院君。諡文貞。有公轉器。書法名世。與先生同扈從003_433a應製。錄功。有集行于世。
慶復興 一名千興。李仁任等忌其淸直。流淸州卒。官至侍中,淸原府院君。諡貞烈。李牧隱挽曰。鼎重三韓業。氷淸一片心。恭愍嘗以尹祥譖。將下先生獄。公諫乃止。與先生同扈從。錄功。
柳淑 號思菴。瑞山人。忠惠庚辰科。爲辛旽所殺。後雪冤。官至贊成事,瑞寧君。諡文僖。嘗乞歸田里。李樵隱寄詩云。已向危時安社稷。更從平地作神仙。與先生同扈從應製。錄功。有集行世云。
元松壽 號梅溪。丙午卒。年四十三。官至政堂文學。諡文定。有宰相器。及卒。國人惜之。與先生同扈從應製。錄功。詩在東文選。子序。典書。
金續命 官至判三司。諡忠簡。淸直敢言。李仁任流文義卒。與先生同扈從。錄功。文在東文選。
成士達 號易菴。官至大提學,昌山府院君。諡文貞。李牧隱挽曰。筆鋒勁直光如射。詩法平和味自醇。與先生同應製。錄功。詩在東文選。
003_433b黃石奇 官至檜山府院君。與先生同應製。詩在東文選。子裳。檜城府院君。亦與先生同錄功。
禹吉生 官至某官。與先生同應製。詩在東文選。子玄寶。右侍中。丹陽伯。亦與先生同應製。
權鑄 號葵軒。官歷直提學。與先生同應製。錄功。善書法。
李韌 號謙谷。安邊人。恭愍乙未科。辛酉卒。官至政堂文學。諡翼孝。扈從至尙州。時先生名其四松避暑之所曰四君子亭。圓齋鄭公作詩記之。又與先生同應製。
曹繼芳 昌寧人。官止直提學。退居于鄕。安貧樂道。與先生同應製。詩在東文選。
李邦直 字淸卿。號義谷。淸州人。官至大提學,琅城君。與先生同應製。有集行世云。
李成瑞 慶州人。官至左僕射。諡恭簡。癸卯。錄興王討賊功。
金庾 金海人。嘗至京。帝責曰。汝國殺使弑君。其權臣爲誰。庾以李仁任對。帝誘曰。汝先王無子。朕所知。今王誰子。庾不辨。及歸。仁任白禑杖流。官至贊成事。諡恭靖。癸卯。錄興王討賊功。
003_433c金暉 官至奉翊大夫。嘗退居漢陽搆亭。龍山金若齋以秋興顏之。又有詩。癸卯。錄辛丑扈從功。
韓方信 登第。官至贊成事,修文殿大提學。西原府院君。癸卯。錄收復京城功。詩在東文選。
健元陵 恭愍王十二年。癸卯閏三月乙酉。以判宗簿寺事。錄收復京城功一等。○謹按。權近所撰神道碑序云。至正辛丑。紅寇陷王京。恭愍南遷。遣師克復。我太祖先登獻捷。明年壬寅。擊走胡人納哈出。又明年癸卯。却逐僞王塔帖木。恭愍恃倚益重。累官至將相。出入中外。樂觀經史。亹亹無倦。濟時之量。好生之德。出於至性。永樂戊子五月二十四日壬申。太祖晏駕。春秋七十四歲。在王位七年。老不聽政。十有一年。弓劍忽遺。嗚呼痛哉。
河乙沚 晉州人。忠惠甲申。魁科。官至雞林元帥。癸卯。錄收復京城功。詩在東文選。
尹陟 坡平人。甲子卒。官至軍簿判書,鈴平君。癸卯。錄收復京城功。子承禮。版圖判書。
趙仁壁 漢陽人。恭讓朝卒。官至龍源府院君。諡襄烈。癸卯。錄收復京城功。子溫,涓。皆府院君。
003_433d李子修 眞寶人。登第。官至判典儀寺事,松安君。癸卯。錄收復京城功。
同朝 取鄒書甚喜同朝之義
李公遂 號南村。忠惠庚辰。魁科。丙午卒。年五十九。官至領都僉議事。益山府院君。諡文忠。無子。嘗典乙未貢擧。門生金九容挽公夫人曰。最恨堂前無嗣續。堪誇門下出公卿。詩在東文選。
安輔 軸之弟。忠肅庚申科。乙酉制科。丁酉卒。年五十六。官至政堂文學。諡文敬。乙未。典貢擧。嘗曰。吾旣無子。門生卽吾子也。其門生有李寶林,李韌,禹玄寶,李集,金九容者。當世稱其得人云。
李寶林 益齋之孫。恭愍乙未科。乙丑卒。官至政堂文學,雞林君。與先生同諫鹽鐵別監之弊。
李子松 靑陽人。戊辰。被禍。官至公山府院君。公廉謹守節。國人注意復相。及死。莫不悲之。
李存吾 字順卿。慶州人。十歲。作江漲詩曰。大野皆爲沒。孤山獨不降。識者異之。恭愍庚子科。辛亥。以正言劾辛旽。後居公州石灘。圃隱鄭公寄詩曰。春風苦憶李長沙。徙倚南樓日欲斜。宣003_434a室承恩應未遠。石灘明月不須誇。是年卒。年三十一。性孝友。乙巳七月庚辰。先生爲雞林尹。同日。公亦爲左正言。子來。本朝兵曹判書。十代孫裕慶。始纂輯遺稿。行于世。
權仲和 字容夫。安東人。高麗贊成。本朝議政。封醴泉伯。致仕。諡文節。
崔元濡 與牧隱爲契友。官至判書。
幕府鎭管附 取古人入幕府及受節度之義
金齊顏 字仲賢。九容之弟。恭愍朝登第。戊申。謀誅辛旽。事泄而死。官止中書舍人。先生聘河南時。公爲書狀官。又師事先生。載其師友錄。又與鄭公夢周,朴公尙衷,李公崇仁,李公存吾相友善。講論無虛日。所著師友名行錄行于世。
張衡叔 未考其名。或以字行世耶。先生爲西北面都巡問使時。辟爲幕府。李陶隱以詩送之。有參謀今俊逸之句。
003_434b李集 字浩然。號遁村。廣州人。忠穆丁亥。監試。恭愍乙夫。登第。丁卯卒。官至判典校寺事。性抗直。以文章氣節。著名當世。退居驪州。躬耕讀書。李牧隱,鄭圃隱相與爲敬友。圃隱贈詩曰。道直忤時俗。詩成逼正音。先生再爲慶尙道都巡問使時。辟爲幕府。李陶隱,權陽村及鄭三峯。皆以詩文送而美之。公亦有在合浦營作及時從壄隱幕詩。所著雜詠行于世。子之直。參議。之剛。參贊。之柔。牧使。孫忠僖公仁孫。又有固城館題詠。
李達衷 字正中。號霽亭。文孝公菊堂蒨之子。忠肅丙寅科。恭愍以名儒。擢爲密直提學。乙丑卒。年七十七。官至典理判書。諡文靖。性剛直不撓。嘗奉使北邊。將還。桓祖餞之。太祖侍立。公環顧不敢當。奉酌立飮。及太祖登極。乃命以立字名其子孫。蓋嘉公有大見識也。丁未。先生鎭合浦時。公尹雞林。上禮狀曰。按駱轡則一道之休稱大著。用牛刀則二州之遺愛尙存。又有謝送倭酒時。與牧隱諸公相善。所著詩文。大爲從叔益齋所稱賞。有集行世云。子竴。及第。
003_434c門生 按。櫟翁稗說云。我國。掌試者。謂之學士。其門生稱之曰恩門。門生座主之禮。比古尤重。學士有父母若座主在。旣放榜。必具公服往謁。而門生綴行隨之。學士拜於前。門生拜於後。衆賓雖尊長。皆下堂庭。立竢禮畢。揖讓而升。以次拜賀。於是。學士邀至其第。奉觴稱壽。牧隱集云。國俗。進士及第。稱其座主之子曰宗伯。門生之於座主。猶子之於父也。門生座主恩義之全。足以培養國家之元氣。謏聞瑣錄云。麗之座主門生之間。嚴如父兄子弟。囑託指揮。不敢辭避。至於座主旣歿而門生有不順。則夫人招呼面責之。以故甚重知貢擧之職。以此觀之。門生座主旣如父子。且稱座主子爲宗伯。則其義尤重。而先生嘗典辛亥貢擧。諸公皆出門下。故今特記之。取座主門生恩深禮重之義。
金潛 癸丑。以征東鄕試。赴中朝制科。至靈光慈恩島。船敗渰死。
李行 字周道。號騎牛子。驪州人。壬子卒。年八十二。官至藝文館大提學。諡文節。以文章著稱。柳003_434d泰齋方善上詩曰。少日才名機入洛。晚年身世李歸盤。有集行世云。子迹。提學。
尹就 坡平人。官至知密直司事,集賢殿大提學。子救府使。
張志道 知禮人。官至起居注,知宜州事。辭官歸鄕里。敎誨子弟不倦。尹殷保,徐騭師事之。
南在 字敬之。號龜亭。初名謙。我太祖潛邸時故人。官至開國功臣領議政,宜寧府院君。諡忠景。配享太祖廟庭。十一代孫鶴鳴始纂輯遺稿藏家云。子景文。兵曹議郞。
鄭穆 辛禑丙辰。以門下舍人。欲劾去李仁任。
李伯由 初名才。官至開國功臣兵曹典書完城君。諡良厚。牧隱李公詩云。完山李氏名伯由。父子孝情有餘裕。
金若采 光州人。官至都觀察使。性慷慨不畏強禦。嘗爲諫議大夫。折林堅味,廉興邦。殺趙胖。有骨鯁風。子問。檢閱。
003_435a柳寬 字敬父。號夏亭。初名觀。文化人。佐我太祖。定都漢陽。輔相三十年。及卒。世宗哭聲徹於外。官至左議政。諡文簡。以淸白聞。敎誨不倦。學徒甚盛。有集行世云。子孟聞,季聞。皆判書。
金若恒 若采之弟。官至光山君。公在前朝爲執義。當我太祖開國之初。推戴之臣。誘以建議之謀。公守節不應。後贈贊成事。錄其子孫。
金震陽 號草屋子。嘗中征東鄕試。歷官至常侍。壬申。與李陶隱等廢爲庶人。文在東文選。
廉廷秀 字民望。號萱庭。曲城府院君悌臣子。東亭興邦弟。官至右文館大提學。有集行世云。
曹庶 仁山人。嘗奉使入大明。流金齒。後還國。官至禮曹參議。詩在東文選。
劉敞 初名敬。江陵人。辛丑卒。官至開國功臣玉川府院君。諡文僖。
許應 一作膺。陽川人。官至大司憲。諡景惠。
浙東偕來使 取萬里浙東星槎偕來之義

003_435b胡苦海 恭愍癸卯。先生修聘浙東。甲辰。乃還明州。司徒方國珍遣公偕。乙巳。遂歸。一時諸賢如益齋李公,圃隱鄭公,元公松壽,李公存吾,鄭公道傳。皆以詩送之。則公蓋亦賢奉使也。
003_435c[本文缺]
003_435d嗚呼。此吾三先生二節孝一處士逸稿遺蹟也。蓋三先生俱以文章德行。爲時名宰。已有前人之說。然若我壄隱先生。義辨華夷。卓立大節。有辭於天下後世。若我耕隱先生。蔚有大材。爲國付托。見稱於吾東儒宗。獨我耒隱先生。國史家乘。湮而無稱。然內而賢孫爲宗伯。外而聖女爲國母。其潛德隱行可徵於發於後者。以至節孝代出。處士守貞。而可謂世濟其美矣。獨其逸稿遺蹟。久未刊行于世。日祥心常慨惋。適莅莒城。艱備物力。入梓于松林寺。未數月而訖工。自是而一家文獻。003_436a庶幾備矣。亦有以遠體高靈公碧紗籠面之遺志。近就吾宗氏積年成書之勤意。而餘無復餘憾矣。凡我同宗。於以奉遺矩而垂來後。俾無忝家聲則幸矣。第松林以孔道野寺。不可藏板。故又謀移置于公州甲寺。要以壽其傳。玆敢不揆僣猥。略記其顚末如此云。時戊午三月日。後孫通政大夫行漆谷都護府使日祥。謹識。
003_436b壄隱先生逸稿卷之六終


 

 

壄隱先生逸稿卷之六

 附錄
有明高麗國推忠贊化輔理功臣匡靖大夫門下評理,藝文館大提學,知春秋館事兼司憲府大司憲壄隱先生田公家狀。 a_003_420a


 

先生諱祿生。字孟畊。姓田氏。潭陽人也。壄隱。其號也。潭陽田氏族譜 潭陽之田。華胄遙遙。其讚先生眞者。至有齊侯流裔。晉代衣冠之語。 見馬融所撰畫像讚 高麗忠烈王元年冬十月。韓文惠公康,朴文懿公恒典貢擧。 詳見高麗史選擧志科目 有諱得時。登文科一等。官至府使。 見族譜 是於先生。實爲六代祖。而始起家於潭陽。自是門闌趾美。奕世燀爀。 見田霦所撰族譜跋 五代祖諱子存。顯爲判典校寺事,003_420b進賢館直提學。高祖諱勝允。知都評議。曾大父諱公逸。知諫議大夫。王父諱永。判司僕寺事。 見族譜 考諱希慶。歷舍人 見李穡牧隱集 至朝奉郞。知榮州事。贈奉翊大夫密直副使。妣熊神徐氏。長沙監務諱成允之女。是實生三隱先生。長卽先生。次耒隱。諱貴生。三司左尹。季耕隱。諱祖生。工曹典書。 見族譜 俱以文章德行。爲時名宰。 見白惟讓所撰議政公佐命行蹟 然若耒隱先生。有蘊不大施。委祉于後。庸啓我聖朝沙麓之祥。 按。耒隱先生曾孫可稙。魁科。禮曹判書。贈領議政。可植玄孫佐命。以孝拜官旌閭。女適右議政尹壕。誕聖妃。配成廟。推恩贈右議政。若耕隱先生。有大材可扶明堂。恭愍王至以博陸,忠003_420c武侯期之。 按。耕隱先生。與鄭圃隱夢周爲道義交。圃隱有夢見耕隱先生詩曰。天生大材如豫章。時人有望扶明堂。況蒙付托自先王。期,以孔明與霍光。先生以某年月日生。五歲。知讀書。能綴句。八歲。詠盆松詩曰。山中三尺歲寒姿。移托盆心亦一奇。風送濤聲來枕細。月牽疏影上窓遲。枝盤更得栽培力。葉密曾沾雨露私。他日棟樑雖未必。草堂相對好襟期。見者異之。 見金齊顏師友名行錄 忠惠王朝。登第。 見麗史本傳 補濟州司錄。 又見本傳 入爲典校校勘。 又見本傳 忠穆王三年丁亥春。以校勘爲整治都監官。見本傳○凡一事而屢見者。止書首見處。後倣此。蓋是年二月。元以群小尙未盡去。弊政多所未革。使臣金永旽之還也。元主傅003_420d密旨。令王復以王煦爲政丞以整治之。於是。遂置整治都監。以煦及永旽,安軸,金光轍等三十餘人爲屬官。分遣使臣于諸道。整治弊政。 詳見麗史提綱忠穆王紀 三月。先生以整治都監官。究治權豪。 見本傳 杖殺元皇后族弟奇三萬。於是。行省理問所下整治官先生及佐郞徐浩等于獄。 見綱提 四月。左政丞金永旽告王曰。殿下何囚整治官。王曰。三萬奪人田五結。何至於死。永旽曰。三萬怙勢縱恣。奚止奪五結田。王召理問河有源問之。永旽曰。我等親奉帝命。先治元惡。浩祿生奚罪。乃自繫行省獄。王命出之。 見麗史金永旽傳 五月。政丞王煦與003_421a金永旽呈書于僉議府曰。我等親奉帝命。整治本國。今行省理問所以三萬之死。歸咎都監。囚徐浩,田祿生。理問河有源挾私枉問。必欲誣服。自今不能整治。冀轉達中書省。 見麗史王煦傳 十月甲午。元以三萬之死。遣直省舍人僧家奴。杖整治官先生及白文寶,申君平,河楫,南宮敏,許湜,安克仁,徐浩等十餘人。 見麗史忠穆王世家忠定王二年庚寅九月。先生中征東鄕試。 見本傳 恭愍王朝。嘗除御史。 見牧隱集 六年丁酉九月。以起居舍人。與右諫議 ,右司諫李寶林,左司諫鄭樞等上書。極論鹽鐵別監之弊 見本傳 曰。今特遣別監。以鹽鐵爲名。003_421b民聽必駭。下一新令。吏緣爲奸。弊生百端。別監必欲多得稅布。因而要寵。民不受鹽。無異平日。納布之若。今益甚矣。若令存撫按廉行之。民以爲常。不至驚駭。持以歲月。課其功緖。民不敢違。必有成效。況永陵之時。凡所聚斂。無所不爲。獨於鹽鐵別監。一試之而不復議。況今一遵祖宗之法。以淸明爲治。而議及於此。恐爲盛代之累。 見麗史食貨志鹽法 王召臺諫宰相問利害。穡,寶林稱疾。先生,樞固執前議不變。 見本傳 遷殿中侍御史。 又見本傳○按麗史。恭愍五年。改持平爲殿中侍御史。嘗拜雞林判官。 見李齊賢益齋亂稿○按。先生爲雞林判官。時牧隱李公凡三寄詩。而考其編次。則在戊戌己亥矣。辛丑春。003_421c以司諫出爲全羅道按廉使。 又見益齋亂稿 五月。奏啓極陳倭寇防禦之弊曰。自有倭寇以來。一道置戌。多至十八所。軍將虐州郡以立威。役戌卒以濟私。逐使凋弊逃散。及冠至。更徵州郡兵。謂之煙戶軍。未見禦寇。秪以害民。不若罷諸戌。令州郡謹烽燧嚴斥候以應變。如不得已。當審其要害。省其戌所。則民力舒而軍餉節矣。 見本傳 嘗拜郞中。 見李岡平齋集 十月。紅賊渡鴨綠江。至興義驛。 詳見麗史恭愍王世家 十一月丙寅。王南狩。先生以侍御史。 按麗史。恭愍五年。改掌令爲侍御史。扈駕從之。 見麗史 嘗爲中書舍人知製誥。 見牧隱集 壬寅春。官制行改內書舍人。 見鄭樞圓齋集003_421d六月。以諫官上疏請罷知密直司事睦仁吉。 見東國通鑑恭愍王紀 蓋仁吉素與典法判書李子松有憾。子松奉使如元。都堂餞之。仁吉使酒扼子松吭而罵之。監察司劾之。仁吉訴臺官于王。典法司再劾之。王不聽。至是先生上疏論之曰。仁吉暗險麤暴。起自微賤。位至宰輔。挾功驕恣。肆其狂暴。凌辱子松。憲司劾之。曾不知愧。欲蓋其愆。反訴臺臣。是恃殿下之恩。而蔽殿下之耳目也。殿下豈可以負絏微勞。輕左右耳目之司乎。非所以示公道也。 見麗史睦仁吉傳 王不得已罷歸田里。 見東鑑 九月辛酉。侍從淸州之拱北樓。王覽權漢功舊題003_422a句。令文臣次韻。先生亦和進。 見輿地勝覽 癸卯閏三月乙酉。以典理摠郞。 按麗史。恭愍十一年。改吏部侍郞爲典理摠郞。錄辛丑扈從功二等。 見麗史 其制父母妻超三等封爵。官其子一人七品。許初入仕。子孫蔭職敍用。賜田五十結。奴婢五口。 又見麗史 累轉左常侍。 見本傳 是年。先生修聘浙東。 見權近陽村集 蓋時方國珍據台州。 詳見提綱○按綱鑑會纂曰。方國珍據台州。合州屬浙東。故先生以宰相膺使命。金公方礪爲副。皆時之選也。浙東人稱其知禮。 見陽村集 明年六月乙卯。先生還明州。按。明州。屬浙東。司徒方國珍遣照磨,胡若海偕來。獻沈香弓矢及玉海通志等書。 見麗史 十一月丙寅。拜監察大夫。003_422b又見麗史○按麗史。忠宣後改司憲府大司憲爲監察司大夫。恭愍五年。改監察司爲御史臺。大夫如故。十一年。復改御史臺爲監察司。至乙巳二月。王以公主 卽恭愍王妃魯國公主。元宗室魏王之女。娠彌月赦。先生與掌令李茂方。擇情不可原者復囚之。前此。糾正宋綱與大護軍韓仲寶爭路。由是。重房,憲司有隙。至是。倖宦尹祥爲上護軍。重房嗛前事。使祥譖于王。王大怒。將下先生獄。侍中慶千興諫乃止。 見本傳 四月辛丑。以監察大夫如元。進禮物于皇太子。又贈廓擴帖木兒及瀋王等。 見麗史 是月甲辰。爲密直提學。 又見麗史 七月庚辰。拜雞林尹。 又見麗史 丙午三月庚子。又以密直提學。聘于河南王廓擴帖木兒。 又見003_422c麗史 至燕京。元惡其私通。不許其往。 詳見提綱 命先生東還。詳見東鑑 時軍簿佐郞金齊顏以書狀官從之。謂先生曰。公大臣。不可留。予且留。遂稱疾留燕。 見麗史金齊顏傳六月壬戌。先生還。 見麗史 齊顏寄書其兄齊閔曰。燕都雖不如昔。丈夫可居之地也。王以齊顏有異謀。徵例賜錢穀。齊顏自燕單騎走河南曰。宰相田某被令旨還國。齊顏以王命不可不達。又樂聞大王名。不遠萬里而來。 見金齊顏傳 丁未七月壬辰。先生爲慶尙道都巡問使。見麗史 出鎭合浦。 見姜淮仲所撰古文眞寶誌 淸心省事。久不遞代。從民望也。 見李達衷霽亭集詩註 嘗拜政堂文學。 見師友名行錄 辛亥003_422d三月。同知貢擧。取金潛等三十一人。 見麗史選擧志科目 七月己巳。拜司憲府大司憲。 見麗史 初。大司憲孫湧日詣辛旽家啓事。旽坐堂上。湧每出入。伏地堂下。 詳見東鑑 至是年秋。旽伏誅。流湧。以先生代之。 見東鑑 癸丑七月乙巳。以政堂文學。爲江寧府院大君師傅。 見麗史 時王命知申事權仲和往前政堂李穡第。會文臣議改牟尼奴名曰禑。仍召侍中慶復興,密直提學廉興邦,政堂文學白文寶。議封禑江寧府院大君。 見麗史辛禑傳 百官賀。 見麗史 命儒臣傳之。 詳見提綱 使先生及文寶,大司成鄭樞等爲師。 詳見麗史白文寶傳 嘗爲西北面都巡問使兼平壤尹。 見麗003_423a 十二月戊戌。捕稱僧釋器者斬之。 又見麗史 先是。有永陵蘖子釋器者。孫守卿等倚以謀變。旣伏厥辜。群臣皆謂禍本宜除。 詳見麗史 王遂安置于濟州。至海擠水。釋器不死亡匿。 見麗史釋器傳 至是。釋器同行僧者在平壤府。誘集兇徒。潛謀不軌。先生與西海道都巡問使金庾。捕獲斬之。 又見釋器傳 甲寅四月丁未。以判開城府事。再爲慶尙道都巡問使。 見麗史 出鎭合浦。 見輿地勝覽 初以崔瑩爲慶尙,全羅,楊廣道都巡問使。大司憲金續命,持平崔元濡啓瑩嘗爲都巡察使。六道騷動。不可復爲巡問。王令都堂,臺諫薦可代者。 詳見麗史 以先生代之。 見麗003_423b 嘗賜推忠贊化輔理功臣之號。 見本傳 又嘗拜藝文館大提學,知春秋館事。階匡靖大夫。 見家藏牒 又嘗兼司憲府大司憲。 又見家藏牒 辛禑元年乙卯正月。爲書筵師傅。 見提綱辛禑紀 時禑承襲。始置書延。以先生及李公茂方爲師傅。 見辛禑傳 夏。以門下評理。 見本傳 與諫官李詹等請誅李仁任。 見輿地勝覽 先是。恭愍王十八年己酉。大明太祖高皇帝遣使告定天下。 詳見提綱 越明年庚戌。始行洪武年號。 又詳見提綱 及甲寅四月。帝遣禮部主事林密,孶牧大使蔡斌。令進耽羅馬 詳見東鑑 九月林密,蔡斌等還。 又詳見東鑑 遣密直副使金義。領馬三百匹送定遼003_423c衛。 詳見麗史 是月甲申。王見弑。太后欲立宗親。仁任謀竊國柄。欲立辛禑。率百官立禑。或謂仁任曰。自古國君見弑。爲宰相者。先受其罪。帝若聞先王之故。興師問罪。公必不免。莫若與元和親。仁任然之。遣贊成事安師琦。陽言餞行。密諭金義中路殺斌等以滅口。 詳見麗史李仁任傳 十一月。義殺斌。執密奔北元。 詳見辛禑傳 由是。人心疑懼。未敢通使朝廷。 詳見李仁任傳 至是年正月。大司成鄭夢周等陳大義以謂邇來變故。當早詳奏。使上國釋然無惑。豈可先自疑貳。搆禍生靈。始遣使告哀。 詳見麗史鄭夢周傳 時有邊報。北元將以兵納瀋王暠孫脫003_423d脫不花。 詳見李仁任傳 四月。仁任率百官詣孝恩觀。盟于太祖眞。 又詳見李仁任傳 會判事朴思敬自北元還。白太后曰。納哈出謂臣言。爾國宰相遣金義請云。王薨無嗣。願奉瀋王爲主。故帝封爲爾主。若前王有子。朝廷必不遣瀋王也。太后召仁任曰。予聞宰相遣金義如元久矣。卿等獨不知乎。禑下師琦巡衛府。師琦知不免。拔佩刀自刎。 又詳見李仁任傳 仁任與宗親耆老文武百官連名爲書。呈北元中書省曰。先王伯顏帖木兒 卽恭愍王蒙右號 遺旨。令親男元子禑襲位。今來乃知瀋王孫脫脫不花妄生異心。欲要爭襲。乞賜禁約。 又詳見李仁任傳 典校003_424a令朴尙衷與林樸,鄭道傳等以爲先王旣決策事南。今不當事北。不署名。 詳見麗史朴尙衷傳 五月。北元遣使來曰。伯顏帖木兒王背我歸明。故赦爾國弑王之罪。 詳見李仁任傳 仁任與池奫欲迎之。三司左尹金九容,典理摠郞李崇仁,典儀副令鄭道傳,三司判官權近上書都堂 又詳見李仁任傳 曰。若迎元使。一國臣民。皆陷亂賊之罪。他日何面目。見玄陵於地下乎。 詳見麗史金九容傳 仁任,慶復興却不受。令道傳迎元使。道傳詣復興第 詳見李仁任傳曰。我當斬使首而來。不爾則縳送于明。 詳見東鑑 辭頗不遜。仁任,復興乃流道傳。 詳見李仁任傳 至是。鄭公夢周與文003_424b臣十數人上疏請勿迎曰。念吾東方。僻在海外。自我太祖起於唐季。禮事中國。其事之也視天下之義主而已。頃者。元氏自取播遷。大明龍興。奄有四海。我上昇王的知天命。奉表稱臣。皇宰嘉之。封以王爵。錫賚相望者六年于玆矣。今上卽位之初。賊臣金義因禮送天使。中路擅殺。反入北元。與元氏遺孼謀納瀋王。旣殺天使。又背其君。惡逆甚矣。誠宜正名其罪。上告天子。下告方伯。請討而殺之。然後已也。國家不惟不問金義之罪。反使宰相金湑。奉貢北方。吳季南。封疆之臣也。擅殺定遼衛三人。張子溫等。金003_424c義一行之人也。不達定遼衛。公然還國。又置而不問。今北使之來。議遣大臣。禮接境上。乃曰。不欲激怒北方以緩師也。夫元氏失國。遠來求食。冀待一飽。以延須臾之命。名爲納君。實自利也。絶之則示我之強。事之則反驕其志。其欲緩師。實速之也。況又朝廷初聞金義之事。固已疑我矣。又聞與元氏相通而不問金義之罪。則必謂我殺使與敵無疑也。若興問罪之師。水陸並進。國家其將何辭以對之乎。其欲緩小敵之師。實動天下之兵也。蓋以前日群小之變。當時宰執。恐被朝廷責詰。實有與金義通謀。欲以絶上003_424d國。安師琦情見自刎是也。師琦旣死。宜速定計。以快衆憤。而至今未有聞也。人情洶洶。恐生他變。伏惟殿下斷自宸衷。執元使。收元詔。縳吳季南,張子溫並金義帶行之人送京師。則曖昩之罪。不辨自明。乃約與定遼衛。養兵待變。聲言向北。則元氏遺種。斂跡遠遁。而國家之福。無窮期矣。 詳見鄭夢周傳○按。鄭公本傳曰。時北元遣使賜詔。權臣李仁任,池奫。欲復事北。議迎其使。夢周與文臣十數人上書云云。池,李深忌之。貶流彥陽。又按。咸傅霖所撰鄭公行狀曰。乙卯。北元遣使來。其詔有慢語。權臣李仁任,池奫。欲復事元。議迎其使。公與文臣十數人。抗章論列。請却不納。詞甚剴切。池,李深忌。貶公彥陽。餘悉流遠州。蓋當時。先生至於杖流而道卒。則其尤爲池,李之深忌。可見矣。朴公尙衷亦上疏請却之曰。當今之003_425a勢。正所謂厝火於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謂之安者也。有識之士。孰不痛心。先王初薨未葬。大明使臣。猶在境上。而遽興事北之議。使人心眩惑者何人。擅殺定遼衛所遣人者何人。唱訛言。使定遼軍人之欲迎使臣者。遁去而不恤者何人。先王所命護送使臣者不唯金義。而大臣受先王命。至安州自還者何人。欲以西北軍擊定遼衛者何人。裂金義之書以滅口。而所謂擅殺人生事者及叛賊毋黨。置而不問者。何哉。義叛逾月。而不欲達之朝廷。何哉。崔源之奉使。果皆出於大臣之意乎。今又聞北方使人與003_425b金義同叛者偕來。叛賊而自回。其謂已有罪而本國不問乎。然則義之叛。其必有使之然者。此乃危急存亡之一大機也。爲臣子而反先王事大之意。至使殺天子之使而奪其馬。罪惡孰甚焉。而一二臣心懷不忠。規賣國而自利。欲以其罪惡嫁禍於國家。必欲使宗社夷滅。生民糜爛而後已。可不痛哉。事勢至此。而殿下不與二三大臣之忠直者。早辨而處之。則將如宗社何。將如生民何。倘殿下曲察臣言。有以處之。使宗社再安。生民永賴。則臣之一身。萬死無恨矣。 詳見朴尙衷傳 未幾。朴公復上疏。極陳李仁任主張事北之議003_425c之罪。請誅之。 詳見提綱 於是。先生與李詹等請誅仁任。 見輿地勝覽○謹按。先生於是擧也。卒爲禍首。則想必有其疏。而今無所考。惟輿地勝覽及海東雜錄,海東文獻錄。並作與諫官李詹等請誅李仁任。而又諸史。皆云辭連其獄。故今於李詹等疏。特詳之。蓋執是疏。而參以鄭,朴兩公之疏。則其大意一致。然則李公之疏。亦主於斥背明附元之議。而其於請誅亂賊之罪。尤急焉。先生雖別無其疏。其與李公同請誅者。實義正理明之甚。而況終作禍首。則其烈烈焉。尤可想矣。且以鄭文忠之首陳大義。而其敎書。至云厥後胡使之來。書詞不順。當時郊迓之議。小大皆然。率李詹,伯英之徒。極陳不可。忤仁任,池奫之輩。未得見容。然則當時諸賢之言事者。志同道合。互相倡率。又可見矣。豈以與李詹等請誅之語。有所輕重緩急於其間耶。況獄成於李疏始發之後。而諸公並逮。則先生之亦與李詹等請誅者。尤爲無憾於先生之大義理也。六月。右獻納李詹左正言全伯英等上疏曰。守侍中李仁任陰與金義。謀殺003_425d天使。幸而獲免。此國人所以切齒痛心者也。 按。此與鄭公夢周疏所謂賊臣金義因禮送天使。中路擅殺。反入北元。與元氏遺孼。謀納瀋王。旣殺天使。又背其君。惡逆甚矣。誠宜正名其罪。上告天子。下告方伯。請討而殺之。然後已也。國家不惟不問金義之罪。反使宰相金湑奉貢北方之意及朴公尙衷疏所謂先王初薨未葬。大明使臣。猶在境上。而處興事北之議。使人心眩惑者何人。爲臣子而反先王事大之意。至使殺天子之使而奪其馬。罪惡孰甚焉。而一二臣心懷不忠。規賣國而自利。欲以其罪惡嫁禍於國家。必欲使宗社夷滅。生民糜爛而後已。可不痛哉之意一致也。吳季南擅殺定遼衛之人。張子溫不以金義之殺使告定遼衛。罪當推鞫。仁任置而不問。罪一也。 按。此卽鄭公疏所謂吳季南。封疆之臣也。擅殺定遼衛三人。張子溫等。金義一行之人也。不達定遼衛。公然還國。又置而不問。及朴公疏所謂擅殺定遼衛所遣人者何人。先王所命護送使臣者不惟金義。而大臣受003_426a先王命。至安州自還者何人者也。近贊成事池奫出鎭西北。得金義書。不以上達。密附仁任。及殿下累索。然後乃聞。托以不惑民聽。罪二也。 按。此卽朴公疏所謂裂金義之書以滅口者也。胡書之來。池奫寫其書。削其言之要者。以獻殿下。付其書仁任。仁任不卽上聞。罪三也。 按。此未詳所指。疑北元詔也。與百官同盟。以示專事殿下之意。與胡通。欲樹功瀋王。以免他日之禍。反復姦詐。罪四也。 按。此指仁任率百官詣孝思觀。盟于太祖眞及判事朴思敬自北元還。白太后曰。納哈出言。爾國宰相遣金義請云。願奉瀋王爲主之事。亦見于鄭公疏中。仁任,奫唇齒煽變。將然之禍不可測。 按。此亦鄭公疏所謂人情洶洶。恐生他變。及朴公疏所謂欲以西北軍擊定遼衛者何人者也。蓋觀於此。則後日攻遼之計。已有漸矣。003_426b誅仁任與奫。又正季南,子溫之罪。又遣使聞于天子。 按。此亦鄭公疏所謂執元使。收元詔。縳吳季南,張子溫並金義帶行之人送京師。則曖昩之罪。不辨自明。及朴公疏所謂早辨而處之及其後疏所謂旣得其罪人。則繫囚之。使大臣奉表。達之天子之意也。書上。貶詹知春州事。伯英知榮州事。 已上。並見李仁任傳。○今按。是疏實與鄭,朴兩公之疏。旨義相類。條陳同符。則其謂先生以與李詹等請誅者。固無間然於先生。而況彼仁任輩。必害乃已。則先生之爲首事而首禍。右可見矣。七月。先生與判典校寺事朴公尙衷。同杖流道卒。 見本傳 時鷹揚軍上護軍禹仁烈,親從護軍韓理阿仁任意。上書以爲諫官論宰相。非細故也。諫官是則宰相有罪。宰相無罪則諫官非矣。不可不辨。於是。下詹,伯英獄。使池奫與判三003_426c司事崔瑩等鞫之。辭連先生及尙衷。瑩杖鞫先生,尙衷甚慘。仁任曰。不須殺此輩。乃流之。皆道卒。 見李仁任傳時議惜之。 見提綱○麗史提綱曰。李仁任殺門下評理田祿生,典校令朴尙衷。又曰。尙哀慷慨有大志。祿生亦有時望。皆死非罪。時議惜之。○今按朴文烈泰輔所撰潘南先生家傳。曰。田公與先生同禍。其守正蹈患。必有其跡。而於史無所考。可恨。夫輿地勝覽。旣作與諫官李詹等請誅李仁任。杖流道死。且麗史提綱。以李仁任殺門下評理田祿生,典校令朴尙衷。特筆書之。則先生之守正蹈患。固不爲無跡矣。然則其所謂於史無所考可恨者。蓋先生與朴公。同爲禍首。故文烈亦意其必別有其疏。而恨史或闕之。無由可考也。仁任杖詹,伯英及方旬,閔中行,朴尙眞流之。又以金九容,李崇仁,鄭夢周,林孝先,廉廷秀,廉興邦,朴形,鄭思道,李成林,尹虎,崔乙義,趙文信等謀害已。003_426d並流之。 見李仁任傳○東國通鑑史斷曰。李仁任,池奫抗天朝。殺使臣。迷君誤國之罪。在所當誅。李詹,伯英之疏。曾不負諫職矣。而仁烈,韓理。池,李之鷹犬。則其阿意欲軋言事者。固不足責。禑之爲君。狂悖顚倒。不辨邪正。則亦不足責。瑩平生以正直自許。而反爲之助兇黨。辱言官。嚴加酷刑。羅織一時英雄豪傑之罪。悉皆流竄之。祿生文武金材。尙衷慷慨有大志。俱不保性命。其監刑罰枉害忠良之罪。不於瑩責。誰歟。以後日攻遼之計觀之。則瑩之心卽池,李之心。其右池,李而後諫官。亦復何責哉。○高麗史。辛禑三年。北元遣翰林承旨孛羅的冊禑。○始行北元宣光年號○四年。復行洪武年號○九年。鄭夢周等至遼東。稱有勅。不納。○遼東都司移牒曰。高麗臣事大明。不宜與納哈出通好。今聞納哈出遣文哈剌不花。請好高麗。厚禮以慰之。其於臣事大明之義。如何。如欲免罪。檻送文哈剌不花。以效其誠。不然。雖有後患。悔之何及。○東國通鑑。辛禑十年。遣政堂文學鄭夢周。如京師。賀聖節。且請諡承襲。時本國與朝廷多釁。帝怒。將加兵于我。增定歲貢。至是當遣使賀聖節。人皆憚行規避。最後乃遣夢周。○003_427a十一年。鄭夢周與金庾,洪尙載周謙等。還自京師。初。夢周晨夜倍道。及節日進表。帝覽表畫日曰。爾國陪臣。必相托故不肯來。日迫乃遣爾也。特賜慰撫。勅禮部優禮以送。遂放還尙載等。初。庾賀聖節。尙載謙賀正。李子庸賀千秋。以海道阻險。皆不及期。帝以庾等受命稽緩。且鞫弑君殺使之故。竄之大理。至是皆放還。且許通朝聘。○詔使周倬,雒英等來。冊禑爲王。又賜敬孝王諡恭愍。○已上諸事。皆在乙卯以後。而略載其槪者。以見當時讜議歸趣耳。先生旣歷事累朝。入則宰輔館閣。出則專對藩鎭。餘三十年。其晚節成仁之外。如大事業大功德何限。世序寢遠。耳目莫逮。謹以東國史記諸家詩文及群書等語。參合編次。如此其略。謹按。先生內外本兼諸職。不止於此。而多所未考。至如階之所進。爵之所封。又無可據。若諡號。則前朝時。階匡靖。官評理政堂者。例皆得之。恐先生受禍之後。權姦纔去。而國隨以亡。故未及有節惠之典也。003_427b至於言行諸節。尤難追攷。試以同時諸賢記實之語。採摭而蔽之于後。謹按。牧隱李文靖公穡之言曰。近世雞林崔拙翁自號曰農隱。星山李侍中自號曰樵隱。潭陽田政堂自號曰壄隱。予則隱於牧。今又得侍中族子子安氏焉。蓋陶乎隱者也。然則其推先生爲隱淪可知。而又多發於諸公讚眞之辭。蓋觀先生之志者。以像爲也。雲玉山人王氏勳序云。好事者圖其像。若淵明以視其志。公雖未必謝。每放情物外。欲爲松菊主人。以效古人耳。觀者毋徒言其出處。尙論其志也。然則先生素志。又可見矣。林海王氏德淸曰。軒003_427c然其儀。粹然其容。泠然若淸風之灑蘭雪。飄然若孤鶴之翔雲松。是何衣冠之澹雅。而意氣之從容耶。咸安馬氏融曰。接人以禮。處己以寬。雲玉王氏亦曰。氣寬緩而守固。形淸婉而神腴。跡平常而志遠。容沖淡而意舒。此先生氣像之語。而先生天資。因亦可見。又有兼以徵先生逸趣者曰。豈逍遙於栗里。抑嘯傲於隆中。曰。昔淸隱於彭澤。今復見於三韓。曰。雅志丘壑。及閑不以鏡而眞閑。心何必在於夫余者。亦三賢卽圖之詞也。蓋其高風。遠慕靖節。跡此可見。而況更尋陶令歸來賦。千載高風未易攀。乃先生所自道也。又003_427d陽村權文忠公近曰。文章壄隱琴中趣。能繼高風有幾人。然則李文靖公之以隱爲評者。尤可證也。其德業則益齋李文忠公齊賢曰。父老至今懷德音。陶隱李公崇仁曰。相國經綸器。麗史提綱曰。有時望。其忠孝則東國通鑑曰。忠良。且先生嘗夜直有詩。略曰。傷時憂國淚盈升。感慨閑愁復幾尺。君恩如海報無門。暖日香芹徒謾說。出門剩見鬼捓揄。萬事腐心空仰屋。永嘉金公齊顏師友名行錄。載先生此詩曰。雖是尋常篇什。而其憂國愛君之心類如此。牧隱李文靖公曰。諸公老手作陶冶。汪度詎容忘孝者。蓋先生嘗003_428a爲舍人。公上三書于闕下。故文靖公作哀哉行以歎美之。益齋李文忠公曰。田郞夙慕君子儒。牧隱李文靖公曰。家敎熏陶學業成。雲玉王氏曰。領袖成均。宜春南氏孝溫曰。生玆學校。修業立朝。垂名後代。且如浙人之稱其知禮。讚文之接人以禮。此先生之學行也。曰拜囊懇惻叫閽辭。李文忠公之所以贈也。 按。叫閽辭。當有所指。今無考。曰慷慨絶倫田御史及君政曳袪期補衮。李文靖公之所以和也。此先生之正直也。至如晏嬰高節淩首陽。誰貴食粟曹交長。 按。晏嬰不滿六尺長。高節凌首陽。曹交九尺四寸以長。食粟而已。則今以益齋詩意觀之。恐先生乃短小姿也。登車攬轡志澄淸。003_428b南方草木亦知名及舍人有子早知名。又文忠,文靖公之奬先生名節之語也。其治績則醴泉權氏文海曰。嘗通判東都。有聲績。益齋作詩思之曰。田郞作倅吾雞林。先生之初鎭合浦也。霽亭李文靖公達衷以雞林尹上禮狀曰。按駱轡則一道之休稱大著。用牛刀則二州之遺愛尙存。蓋指先生按廉全羅及濟州,慶州等治化也。又上詩曰。元帥坐吟詩。無心強攻敵。感化執奠來。何必煩羽檄。蓋先生嘗送倭酒于李公。而其謝語及此。先生之嘯詠雄鎭。感化殊俗。不兵而威。竟致其款。可見矣。其文章則雲玉王氏曰。以文學003_428c發科。永嘉金公曰。以文名著稱。權文忠公曰。文章壄隱。達城徐文忠公居正曰。文章鉅手。宜春南氏曰。文章田某。牧隱李文靖公嘗以詩推之曰。君詩淡如水。微風生淪漪。公餘佳山水。有句皆淸奇。如何不一寄。益愧吾蕪辭。圃隱鄭文忠公諸賢。亦多追和先生詩。以寓景慕之志。高麗時。以中朝制科。爲士林勝事。而先生與白公彌堅,金公仁琯同發解。以嘗究治權豪。故疾而沮之。未得應擧。且國俗。掌試者。謂之學士。文風所重。在於主擧。 按。曹伸諛聞瑣錄曰。麗之座主門生之間。嚴如父兄子弟。故甚重貢擧之職。而先生與牧隱李文靖公。同掌禮闈。所取多知003_428d名士。如全伯英,李行,南在,李伯由,金若采,柳寬,金若恒,金震陽,廉廷秀,曹庶等諸人。皆登門之士也。且東國通鑑曰。文武全材。李文忠公曰。枕戈慷慨從軍詩。按。從軍詩。當有所指。今無考。徐文忠公曰。文章鉅手。兼總戎兵。其橫槊哦詩氣象。大異於雕篆酸寒者之所爲也。先生之武望又如此。其於斯文。又有萬世永賴之功。當勝國將季文敎莫振之秋。以潭府舊基。屬之公家。以建文廟。故邑中父老。至今稱鄕校爲先生舊址。且購來古文眞寶。始删增刊行。故晉陽姜公淮仲曰。壄隱田先生出鎭合浦。募工刊行。由是。皆知是編有益於學003_429a者。又曰。頗有壄隱先生所删所增。佔畢齋金文簡公宗直亦曰。壄隱田先生首刊于合浦。其淸貧則麗史先生傳云。其與姜璜寶父昌富爲隣。家貧受昌富惠多。及璜寶爲儕輩所斥。不錄禁中題名記。先生請同僚錄名。同僚不從。先生竟書之。然則其不負人。又可知也。其取士則當出莅雄鎭也。一時名士。多從辟入幕。而張中顯衡叔之還西都也。陶隱李公曰。參謀今俊逸。遁村李公集之赴合浦也。陽村權文忠公曰。入幕嘉賓亦偉奇。陶隱李公曰。況得田先生爲之主乎。鄭公道傳曰。從容談笑一書生。其歎美佐幕之榮。可003_429b見矣。自餘言行之散出於諸公贊詠者。難以委記。然顧此所編。掇拾於斷爛之書。則亦非所以盡先生之平生也。先生娶某氏。擧三男。長和。利仁道丞。次恒。禮賓寺正。次沃。長沙監務。曰漢老。長孫。以孝子。朝廷授官旌閭。事在三綱行實。曰藝。正之子。建文己卯。先生之從曾孫贈領議政可植。榜下登科。官至監司。曰壤。監務之子。官至左通禮。孝子副尉公之男。生員奮,富,畬。監司之男。永元,永亨,永利,永貞,永成。通禮之男。主簿雨泰。自玆以降。子孫甚不振。至永利七代孫松潭公有秋。有儒行鄕祀。先生墓山。今去古已遠。莫003_429c的其地。豈非子孫無窮之痛耶。其行狀等文。未知初果撰否。而今旣無見在者。惟先生詩文若干篇。在於東文選,輿地勝覽及雜記,雜錄。又見於諸家文集師友名行錄及地志等書。又播於詩話筆譚及大東韻玉等編。若其遺事之載於公私諸書者。則互見錯出。詳略不齊。猝難參攷。故今敢區區蒐輯。編爲家狀如右。後之尙論者。庶幾可考而信也哉。時崇禎再甲午秋。後孫萬英。謹撰。


壄隱先生逸稿卷之六
 附錄
壄隱先生歷官略 a_003_416a


謹按。今去先生下世之年。已三百有四十年矣。不幸遺草已缺。家牒無多。試以東國史記,諸家詩文及群書等語。採爲歷官略如左。而其不稱年譜者。以斷爛文字。剔搜撰次。故先生年甲科年享壽。俱未得詳。所歷內外本兼諸職。亦未盡錄。而雖其所錄者。其年月或有未詳。亦有後先故也。若其德行文學與夫義節之可記者。自有家狀。故茲不註脚後之觀者。繇是而尋諸狀。則庶幾知先生平生之萬一云。 先生行狀及墓道等文。未知其初果有無。而今旣不可見。則其階之所進。爵之所封。003_416b又無可據也。至於諡號。則高麗時大臣宰相。雖皆得之。而恐先生被禍之後。權姦纔去。而國隨以亡。故未及有易名之典耶。
舊說。先生家居于潭陽府北檠臺山原栗川之里。中年。屬其舊基于公家。以建文廟。故潭州父老。至今稱鄕校爲先生舊址。蓋先生自此移占于石城縣南屛村面東山上里。而先生之孫孝子副尉公旌門。尙立其遺址云。
高麗忠惠王朝。先生登第。 見高麗史,輿地勝覽,東國名宦錄,耽羅志。下同。
按金齊顏師友名行錄曰。五歲。知讀書。八歲。詠盆松詩。見者異之。及登第。以文名著稱。○按忠惠前後卽位。皆有設科。而先生於忠穆丁亥年間。由司錄轉校勘。則其登第當在後元年庚辰以後也。
003_416c補濟州司錄
按。霽亭李公曰。用牛刀則二州之遺愛尙存。○按。輿地勝覽,東國名宦錄,耽羅志。載濟州名宦。
入爲典校校勘 見麗史
忠穆王三年丁亥春。先生以校勘。爲整治都監官。 見麗史,東國通鑑,東國史略,麗史提綱。下同。
按時王正獻煦,金龜峯永旽,謹齋安文貞軸等。爲判整治都監事。
三月。先生以都監官。究治權豪。杖殺元皇后族弟奇三萬。行省理問所下先生及佐郞徐浩等于獄。
按。四月。左政丞金永旽告王爭之。乃自繫行省獄。又五月。政丞王煦與金永旽。呈書于僉議府。冀轉達中書省。
003_416d十月甲午。元以三萬之死。遣直省舍人僧家奴。杖整治官先生及白文寶,申君平,徐浩等十餘人。
忠定王二年庚寅九月。先生中征東鄕試。以嘗究治權豪沮未赴制科。 見麗史東鑑
按。時左獻納白彌堅,前典客寺丞金仁琯。同中鄕試。應擧于元。○按。以鄕試應制科者。年未滿二十五。則不許其赴。而先生特以權豪所沮不赴。則其年已過二十五歲。可知矣。
嘗錄禁中題名記 見麗史
恭愍王朝。先生嘗除御史。 見牧隱集
按麗史 。以司憲糾正。間爲監察御史。而先生後經殿中侍御史及侍御史。則此云御史。恐是監察御史也。○按。牧隱集。有次韻田御史某二首。而觀其詩語。則似在恭愍卽位之後。牧隱登第之際。故今003_417a係于此。
六年丁酉九月。先生以起居舍人。與諫議李穡,司諫李寶林,鄭樞等上書。極論鹽鐵別監之弊。 見牧隱集,麗史,東鑑東略,輿地勝覽,提綱,東史會綱。
書在本稿
遷殿中侍御史 見麗史
按。麗史。恭愍五年改監察持平。爲殿中侍御史。
嘗除雞林判官 見益齋亂稿,牧隱集,圃隱集,陽村集,輿地勝覽,東國名宦錄,盆城志,海東雜錄,大東韻玊,東京雜記
按。時則有贈金海妓玉纖纖詩。○按。先生有雞林東亭詩。恐亦在爲判官時也。○按。益齋李文忠公003_417b詩曰。田郞作倅吾雞林。父老至今懷德音。又按。權文海海東雜錄曰。有聲績。益齋作詩思之。○按。霽亭李公曰。用牛刀則二州之遺愛尙存。○按。輿地勝覽,東國名宦錄,東京雜記。載慶州名宦。
嘗爲舍人。公上三書。 見牧隱集
按。三書皆逸而不傳。○按。已上兩條。以牧隱集寄贈詩編次觀之。在於戊戌己亥年間。故今係于此。
十年辛丑春。以司諫出爲全羅道按廉使。 見益齋亂稿
五月。奏啓極陳倭寇防禦之弊。 見麗史,東鑑,會綱。
啓在本稿○按。益齋李文忠公送先生詩。極言南方痼弊。至有馳奏得令明主知之句。而先生果有是啓。則其交勉盡職之義。可見矣。○按。霽亭李公曰。按駱轡則一道之休稱大著。
嘗拜郞中 見平齋集
按平齋集。有與田郞中同宿詩。而未詳其年。第李公亦於辛丑秋。按廉慶尙。貝恐在此時。故今附焉。
003_417c十一月丙寅。王南狩。先生以侍御史。扈駕從之。 見麗史
按麗史。恭愍五年。改監察掌令爲侍御史。○按麗史。是年冬。紅賊渡鴨綠江。至興義驛。至是王南狩。先生扈駕從之。侍中洪彥博,李嵒,知樞密院事柳淑,知奏事元松壽,承宣李穡等亦從之。○又按麗史。十二月壬辰。王到福州。乙未。幸映湖樓遊賞。
嘗拜中書舍人,知製誥。 見牧隱集
按。時則有李穡辭免左代言不允批答。○按牧隱年譜。辛丑十二月。轉左承宣。壬寅三月。改右代言。蓋其辭免。實在辛壬年間。而先生時以中書舍人。製不允批荅矣。
十一年壬寅春。官制行改內書舍人。 見圓齋集下同
按麗史。是年。改中書舍人爲內書舍人。而圓齋集。亦曰。田內舍某。則其爲內書舍人。無疑矣。○按麗史。是年二月辛丑。王發福州。癸卯。駐尙州。○按。先生有映湖樓次韻詩。恐先生扈駕在福州時也。
003_417d夏。先生扈從留尙州。
按。圓齋集云。李韌正言扈從至尙州。寓舍北有四松。倚松結茅。以爲避暑之所。田內舍某名之曰四君子亭。蓋在是年夏也。
六月。以諫官上疏。請罷知密直司事睦仁吉。 見麗史,東鑑。
疏在本稿。
九月十九日辛酉。先生侍從拱北樓。和進權漢功舊題詩。 見麗史,輿地勝覽。
詩在本稿○按麗史。是年八月乙酉。王發尙州。壬辰。至淸州。○按。時王命知申事元松壽,代言李穡,成士達次韻製進。於是。左政丞洪陽坡,李杏村,黃檜山曁諸大夫儒士。皆和進。
十二年癸卯閏三月乙酉。以典理摠郞。錄辛丑扈從003_418a功二等。 見麗史。下同。
按麗史。恭愍十一年。改吏部爲典理司。以侍郞爲摠郞。○按麗史。是年二月乙亥。王發淸州。壬午。還京師。甲申。賀還都。閏三月乙酉。錄功臣。先生以扈從功。錄前司宰令金暉下。典法摠郞權鑄上。
嘗累轉左常侍
按。先生本傳云。錄功爲二等。累轉左常侍。然則自典理摠郞。至左常侍之間多歷他職。可知矣。
是年。修聘浙東。 見陽村集
按。綱鑑會纂曰。時方國珍據台州。台州。屬浙東。○按。時築隱金公方礪爲副。
十三年甲辰六月乙卯。先生還明州。司徒方國珍遣照磨,胡若海。偕來獻沈香弓矢及玉海通志等書。 見麗史
003_418b按。明州。屬浙東。國珍或作谷珍。
十一月丙寅。拜監察大夫。 見麗史,東鑑。
按麗史。忠宣後改司憲府爲監察司。以大司憲爲大夫。恭愍五年。改監察司爲御史臺。大夫如故。十一年。復改御史臺爲監察司。
十四年乙巳二月。王以魯國公主娠彌月赦。先生與掌令李茂方擇情不可原者。復囚之。 見麗史。下同。
按麗史。恭愍以江陵大君在元。尙元魏王女。是爲魯國公主。
時倖宦上護軍尹祥譖于王。王將下先生獄。侍中慶千興諫乃止。
四月辛丑。以監察大夫如元。進禮物干皇太子。又贈003_418c廓擴帖木兒及瀋王等。
按。時宦者府院君方節爲副。
是月甲辰。爲密直提學。
七月庚辰。除雞林尹。
十五年丙午三月庚子。又爲密直提學。聘于河南王廓擴帖木兒。 見麗史,東鑑,提綱,輿地勝覽,靑丘風雅,海東雜錄,大東韻玉,海東文獻錄。下同。按。時軍簿佐郞金齊顏爲書狀官。
六月壬成。先生還自燕京。
十六年丁未七月壬辰。爲慶尙道都巡問使。出鎭合浦。 見霽亭詩,圃隱集,陽村集,箋解古文眞寶,麗史,輿地勝覽,東人詩話,詳說古文眞寶,東國名宦錄,盆003_418d城志,海東雜錄,大東韻玉。
按。時則有題。合浦營詩。○按。霽亭詩註曰。至正丁未。出鎭合浦淸心省事。久不遞代。從民望也。○按鄭圃隱,權陽村兩集。皆云。金海妓玉纖纖者善彈琴。故宰相壄隱田先生嘗倅雞林。愛之有贈一絶。後十餘年。先生出鎭合浦。時纖纖已老矣。呼置左右。日使之彈琴。樓中題詠。多用其事。○按輿地勝覽,東國名宦錄。載昌原名宦。
嘗購來古文眞寶。始删增。刊行于世。 見箋解古文眞寶,詳說古文眞寶,舊說。
按舊說。先生嘗奉使入中國。始購來古文眞寶。手自删增。其鎭合浦時。刊行于世故至今讀古文者。必稱先生用功。○按先生再鎭合浦。則已上諸事。未知必係於是年。而今姑附焉。
嘗拜政堂文學 見師友名行錄
003_419a按。金公齊顏。於戊申被禍。而其所著師友名行錄。已言累遷政堂文學。則先生在此時。亦經是職矣。
二十年辛亥三月同知貢擧。取金潛等三十一人。 見麗史,牧隱集,歷朝榜目,宜春世乘。
按。時牧隱李公穡知貢擧。○按麗史。舊制。二府知貢擧。卿監同知貢擧。又云。國俗。掌試者。謂之學士。門生稱之則曰恩門。○按。曹伸謏聞瑣錄曰。麗之座主門生之間。嚴如父兄子弟。故甚重貢擧之職。○按。時全伯英,李行,南在,李伯由,金若采,柳寬,金若恒,金震陽,廉廷秀,曹庶等亦登第。皆知名士也。
七月己巳。拜司憲府大司憲 見麗史,東鑑,潭陽田氏族譜。
按。時辛旽伏誅。流孫湧。以先生代之。
二十二年癸丑七月。先生復爲政堂文學。 見麗史,牧隱集,東人詩話,輿地勝覽,海東雜錄,大東韻玊,海東文獻錄。
003_419b是月乙巳。以本職爲江寧府院大君師傅。 見麗史,提綱,會綱。
按。時王命會文臣于前政堂李穡第。議改年尼奴名曰禑。仍封爲江寧府院大君。命儒臣政堂文學白文寶及先生,大司成鄭樞等爲師傅。
是年。嘗爲西北面都巡問使兼平壤尹。 見麗史,東鑑,提綱,陶隱集。辟張衡叔爲幕府 見陶隱集
按。張衡叔。未考其名。
十二月戊戌。有僧釋器同行僧者。在平壤府謀亂。先生與西海道都巡問使金庾。捕獲斬之。 見麗史,東鑑,提綱。
二十三年甲寅四月丁未。以判開城府事。再爲慶尙道都巡問使。出鎭合浦。 見麗史,東鑑,輿地勝覽,東國名宦錄。
003_419c按。初以崔瑩爲都巡問使。因大司憲金續命,持平崔元濡啓。令都堂,臺諫薦可代者。以先生代之。
辟李集爲幕府 見遁村雜詠,陶隱集,三峯集,陽村集,李仁孫固城館題詠。
嘗東狩西征。入于固城。 見遁村雜詠
按。遁村李公固城感懷詩。有元戎東狩復西征及木葉蕭蕭下古城之句。恐先生出狩。似在秋日也。
嘗賜推忠贊化輔理功臣之號 見麗史。族譜。
嘗拜藝文館大提學,知春秋館事。階匡靖大夫。 見家藏牒潔城家藏行蹟。下同。
嘗兼司憲府大司憲
辛禑元年乙卯正月。爲書筵師傅。 見麗史提綱。
按。時以先生及李光陽茂方爲師傅。
003_419d夏。以門下評理。與諫官李詹等請誅李仁任。 見十九史略補,麗史,東鑑,東略提綱,東史纂要,輿地勝覽,海東雜錄,大東韻玉,海東文獻錄,族譜下同
按恭愍十八年。大明太祖高皇帝遣使告定天下。明年。始行洪武年號。及前年九月。恭愍被弑時。侍中李仁任方擅國柄。懼天子興師問故。渠當其罪。密遣金義殺帝使。欲與贊成事池奫迎元使。大司成鄭公夢周,典校令朴公尙衷上疏力爭。先生與獻納李詹,正言全伯英。直請誅仁任及奫。
七月。先生與判典校寺事朴尙衷。同杖流道卒。
按。時鷹楊軍上護軍禹仁烈,親從護軍韓理阿仁任意。上書下李詹,全伯英獄。使池奫及判三司事崔瑩鞫之。先生與朴公尙衷同逮獄。杖鞫甚慘。仁任曰。不須殺此輩。乃流之。皆道卒。又杖流李詹,全伯英。並流鄭公夢周及三司左尹金九容,典理摠郞李崇仁等。


壄隱先生逸稿卷之六
 附錄
有明高麗國推忠贊化輔理功臣匡靖大夫門下評理,藝文館大提學,知春秋館事兼司憲府大司憲壄隱先生田公家狀。 a_003_420a


先生諱祿生。字孟畊。姓田氏。潭陽人也。壄隱。其號也。見潭陽田氏族譜 潭陽之田。華胄遙遙。其讚先生眞者。至有齊侯流裔。晉代衣冠之語。 見馬融所撰畫像讚 高麗忠烈王元年冬十月。韓文惠公康,朴文懿公恒典貢擧。 詳見高麗史選擧志科目 有諱得時。登文科一等。官至府使。 見族譜 是於先生。實爲六代祖。而始起家於潭陽。自是門闌趾美。奕世燀爀。 見田霦所撰族譜跋 五代祖諱子存。顯爲判典校寺事,003_420b進賢館直提學。高祖諱勝允。知都評議。曾大父諱公逸。知諫議大夫。王父諱永。判司僕寺事。 見族譜 考諱希慶。歷舍人 見李穡牧隱集 至朝奉郞。知榮州事。贈奉翊大夫密直副使。妣熊神徐氏。長沙監務諱成允之女。是實生三隱先生。長卽先生。次耒隱。諱貴生。三司左尹。季耕隱。諱祖生。工曹典書。 見族譜 俱以文章德行。爲時名宰。 見白惟讓所撰議政公佐命行蹟 然若耒隱先生。有蘊不大施。委祉于後。庸啓我聖朝沙麓之祥。 按。耒隱先生曾孫可稙。魁科。禮曹判書。贈領議政。可植玄孫佐命。以孝拜官旌閭。女適右議政尹壕。誕聖妃。配成廟。推恩贈右議政。若耕隱先生。有大材可扶明堂。恭愍王至以博陸,忠003_420c武侯期之。 按。耕隱先生。與鄭圃隱夢周爲道義交。圃隱有夢見耕隱先生詩曰。天生大材如豫章。時人有望扶明堂。況蒙付托自先王。期,以孔明與霍光。先生以某年月日生。五歲。知讀書。能綴句。八歲。詠盆松詩曰。山中三尺歲寒姿。移托盆心亦一奇。風送濤聲來枕細。月牽疏影上窓遲。枝盤更得栽培力。葉密曾沾雨露私。他日棟樑雖未必。草堂相對好襟期。見者異之。 見金齊顏師友名行錄 忠惠王朝。登第。 見麗史本傳 補濟州司錄。 又見本傳 入爲典校校勘。 又見本傳 忠穆王三年丁亥春。以校勘爲整治都監官。見本傳○凡一事而屢見者。止書首見處。後倣此。蓋是年二月。元以群小尙未盡去。弊政多所未革。使臣金永旽之還也。元主傅003_420d密旨。令王復以王煦爲政丞以整治之。於是。遂置整治都監。以煦及永旽,安軸,金光轍等三十餘人爲屬官。分遣使臣于諸道。整治弊政。 詳見麗史提綱忠穆王紀 三月。先生以整治都監官。究治權豪。 見本傳 杖殺元皇后族弟奇三萬。於是。行省理問所下整治官先生及佐郞徐浩等于獄。 見綱提 四月。左政丞金永旽告王曰。殿下何囚整治官。王曰。三萬奪人田五結。何至於死。永旽曰。三萬怙勢縱恣。奚止奪五結田。王召理問河有源問之。永旽曰。我等親奉帝命。先治元惡。浩祿生奚罪。乃自繫行省獄。王命出之。 見麗史金永旽傳 五月。政丞王煦與003_421a金永旽呈書于僉議府曰。我等親奉帝命。整治本國。今行省理問所以三萬之死。歸咎都監。囚徐浩,田祿生。理問河有源挾私枉問。必欲誣服。自今不能整治。冀轉達中書省。 見麗史王煦傳 十月甲午。元以三萬之死。遣直省舍人僧家奴。杖整治官先生及白文寶,申君平,河楫,南宮敏,許湜,安克仁,徐浩等十餘人。 見麗史忠穆王世家忠定王二年庚寅九月。先生中征東鄕試。 見本傳 恭愍王朝。嘗除御史。 見牧隱集 六年丁酉九月。以起居舍人。與右諫議 ,右司諫李寶林,左司諫鄭樞等上書。極論鹽鐵別監之弊 見本傳 曰。今特遣別監。以鹽鐵爲名。003_421b民聽必駭。下一新令。吏緣爲奸。弊生百端。別監必欲多得稅布。因而要寵。民不受鹽。無異平日。納布之若。今益甚矣。若令存撫按廉行之。民以爲常。不至驚駭。持以歲月。課其功緖。民不敢違。必有成效。況永陵之時。凡所聚斂。無所不爲。獨於鹽鐵別監。一試之而不復議。況今一遵祖宗之法。以淸明爲治。而議及於此。恐爲盛代之累。 見麗史食貨志鹽法 王召臺諫宰相問利害。穡,寶林稱疾。先生,樞固執前議不變。 見本傳 遷殿中侍御史。 又見本傳○按麗史。恭愍五年。改持平爲殿中侍御史。嘗拜雞林判官。 見李齊賢益齋亂稿○按。先生爲雞林判官。時牧隱李公凡三寄詩。而考其編次。則在戊戌己亥矣。辛丑春。003_421c以司諫出爲全羅道按廉使。 又見益齋亂稿 五月。奏啓極陳倭寇防禦之弊曰。自有倭寇以來。一道置戌。多至十八所。軍將虐州郡以立威。役戌卒以濟私。逐使凋弊逃散。及冠至。更徵州郡兵。謂之煙戶軍。未見禦寇。秪以害民。不若罷諸戌。令州郡謹烽燧嚴斥候以應變。如不得已。當審其要害。省其戌所。則民力舒而軍餉節矣。 見本傳 嘗拜郞中。 見李岡平齋集 十月。紅賊渡鴨綠江。至興義驛。 詳見麗史恭愍王世家 十一月丙寅。王南狩。先生以侍御史。 按麗史。恭愍五年。改掌令爲侍御史。扈駕從之。 見麗史 嘗爲中書舍人知製誥。 見牧隱集 壬寅春。官制行改內書舍人。 見鄭樞圓齋集003_421d六月。以諫官上疏請罷知密直司事睦仁吉。 見東國通鑑恭愍王紀 蓋仁吉素與典法判書李子松有憾。子松奉使如元。都堂餞之。仁吉使酒扼子松吭而罵之。監察司劾之。仁吉訴臺官于王。典法司再劾之。王不聽。至是先生上疏論之曰。仁吉暗險麤暴。起自微賤。位至宰輔。挾功驕恣。肆其狂暴。凌辱子松。憲司劾之。曾不知愧。欲蓋其愆。反訴臺臣。是恃殿下之恩。而蔽殿下之耳目也。殿下豈可以負絏微勞。輕左右耳目之司乎。非所以示公道也。 見麗史睦仁吉傳 王不得已罷歸田里。 見東鑑 九月辛酉。侍從淸州之拱北樓。王覽權漢功舊題003_422a句。令文臣次韻。先生亦和進。 見輿地勝覽 癸卯閏三月乙酉。以典理摠郞。 按麗史。恭愍十一年。改吏部侍郞爲典理摠郞。錄辛丑扈從功二等。 見麗史 其制父母妻超三等封爵。官其子一人七品。許初入仕。子孫蔭職敍用。賜田五十結。奴婢五口。 又見麗史 累轉左常侍。 見本傳 是年。先生修聘浙東。 見權近陽村集 蓋時方國珍據台州。 詳見提綱○按綱鑑會纂曰。方國珍據台州。合州屬浙東。故先生以宰相膺使命。金公方礪爲副。皆時之選也。浙東人稱其知禮。 見陽村集 明年六月乙卯。先生還明州。按。明州。屬浙東。司徒方國珍遣照磨,胡若海偕來。獻沈香弓矢及玉海通志等書。 見麗史 十一月丙寅。拜監察大夫。003_422b又見麗史○按麗史。忠宣後改司憲府大司憲爲監察司大夫。恭愍五年。改監察司爲御史臺。大夫如故。十一年。復改御史臺爲監察司。至乙巳二月。王以公主 卽恭愍王妃魯國公主。元宗室魏王之女。娠彌月赦。先生與掌令李茂方。擇情不可原者復囚之。前此。糾正宋綱與大護軍韓仲寶爭路。由是。重房,憲司有隙。至是。倖宦尹祥爲上護軍。重房嗛前事。使祥譖于王。王大怒。將下先生獄。侍中慶千興諫乃止。 見本傳 四月辛丑。以監察大夫如元。進禮物于皇太子。又贈廓擴帖木兒及瀋王等。 見麗史 是月甲辰。爲密直提學。 又見麗史 七月庚辰。拜雞林尹。 又見麗史 丙午三月庚子。又以密直提學。聘于河南王廓擴帖木兒。 又見003_422c麗史 至燕京。元惡其私通。不許其往。 詳見提綱 命先生東還。詳見東鑑 時軍簿佐郞金齊顏以書狀官從之。謂先生曰。公大臣。不可留。予且留。遂稱疾留燕。 見麗史金齊顏傳六月壬戌。先生還。 見麗史 齊顏寄書其兄齊閔曰。燕都雖不如昔。丈夫可居之地也。王以齊顏有異謀。徵例賜錢穀。齊顏自燕單騎走河南曰。宰相田某被令旨還國。齊顏以王命不可不達。又樂聞大王名。不遠萬里而來。 見金齊顏傳 丁未七月壬辰。先生爲慶尙道都巡問使。見麗史 出鎭合浦。 見姜淮仲所撰古文眞寶誌 淸心省事。久不遞代。從民望也。 見李達衷霽亭集詩註 嘗拜政堂文學。 見師友名行錄 辛亥003_422d三月。同知貢擧。取金潛等三十一人。 見麗史選擧志科目 七月己巳。拜司憲府大司憲。 見麗史 初。大司憲孫湧日詣辛旽家啓事。旽坐堂上。湧每出入。伏地堂下。 詳見東鑑 至是年秋。旽伏誅。流湧。以先生代之。 見東鑑 癸丑七月乙巳。以政堂文學。爲江寧府院大君師傅。 見麗史 時王命知申事權仲和往前政堂李穡第。會文臣議改牟尼奴名曰禑。仍召侍中慶復興,密直提學廉興邦,政堂文學白文寶。議封禑江寧府院大君。 見麗史辛禑傳 百官賀。 見麗史 命儒臣傳之。 詳見提綱 使先生及文寶,大司成鄭樞等爲師。 詳見麗史白文寶傳 嘗爲西北面都巡問使兼平壤尹。 見麗003_423a 十二月戊戌。捕稱僧釋器者斬之。 又見麗史 先是。有永陵蘖子釋器者。孫守卿等倚以謀變。旣伏厥辜。群臣皆謂禍本宜除。 詳見麗史 王遂安置于濟州。至海擠水。釋器不死亡匿。 見麗史釋器傳 至是。釋器同行僧者在平壤府。誘集兇徒。潛謀不軌。先生與西海道都巡問使金庾。捕獲斬之。 又見釋器傳 甲寅四月丁未。以判開城府事。再爲慶尙道都巡問使。 見麗史 出鎭合浦。 見輿地勝覽 初以崔瑩爲慶尙,全羅,楊廣道都巡問使。大司憲金續命,持平崔元濡啓瑩嘗爲都巡察使。六道騷動。不可復爲巡問。王令都堂,臺諫薦可代者。 詳見麗史 以先生代之。 見麗003_423b 嘗賜推忠贊化輔理功臣之號。 見本傳 又嘗拜藝文館大提學,知春秋館事。階匡靖大夫。 見家藏牒 又嘗兼司憲府大司憲。 又見家藏牒 辛禑元年乙卯正月。爲書筵師傅。 見提綱辛禑紀 時禑承襲。始置書延。以先生及李公茂方爲師傅。 見辛禑傳 夏。以門下評理。 見本傳 與諫官李詹等請誅李仁任。 見輿地勝覽 先是。恭愍王十八年己酉。大明太祖高皇帝遣使告定天下。 詳見提綱 越明年庚戌。始行洪武年號。 又詳見提綱 及甲寅四月。帝遣禮部主事林密,孶牧大使蔡斌。令進耽羅馬 詳見東鑑 九月林密,蔡斌等還。 又詳見東鑑 遣密直副使金義。領馬三百匹送定遼003_423c衛。 詳見麗史 是月甲申。王見弑。太后欲立宗親。仁任謀竊國柄。欲立辛禑。率百官立禑。或謂仁任曰。自古國君見弑。爲宰相者。先受其罪。帝若聞先王之故。興師問罪。公必不免。莫若與元和親。仁任然之。遣贊成事安師琦。陽言餞行。密諭金義中路殺斌等以滅口。 詳見麗史李仁任傳 十一月。義殺斌。執密奔北元。 詳見辛禑傳 由是。人心疑懼。未敢通使朝廷。 詳見李仁任傳 至是年正月。大司成鄭夢周等陳大義以謂邇來變故。當早詳奏。使上國釋然無惑。豈可先自疑貳。搆禍生靈。始遣使告哀。 詳見麗史鄭夢周傳 時有邊報。北元將以兵納瀋王暠孫脫003_423d脫不花。 詳見李仁任傳 四月。仁任率百官詣孝恩觀。盟于太祖眞。 又詳見李仁任傳 會判事朴思敬自北元還。白太后曰。納哈出謂臣言。爾國宰相遣金義請云。王薨無嗣。願奉瀋王爲主。故帝封爲爾主。若前王有子。朝廷必不遣瀋王也。太后召仁任曰。予聞宰相遣金義如元久矣。卿等獨不知乎。禑下師琦巡衛府。師琦知不免。拔佩刀自刎。 又詳見李仁任傳 仁任與宗親耆老文武百官連名爲書。呈北元中書省曰。先王伯顏帖木兒 卽恭愍王蒙右號 遺旨。令親男元子禑襲位。今來乃知瀋王孫脫脫不花妄生異心。欲要爭襲。乞賜禁約。 又詳見李仁任傳 典校003_424a令朴尙衷與林樸,鄭道傳等以爲先王旣決策事南。今不當事北。不署名。 詳見麗史朴尙衷傳 五月。北元遣使來曰。伯顏帖木兒王背我歸明。故赦爾國弑王之罪。 詳見李仁任傳 仁任與池奫欲迎之。三司左尹金九容,典理摠郞李崇仁,典儀副令鄭道傳,三司判官權近上書都堂 又詳見李仁任傳 曰。若迎元使。一國臣民。皆陷亂賊之罪。他日何面目。見玄陵於地下乎。 詳見麗史金九容傳 仁任,慶復興却不受。令道傳迎元使。道傳詣復興第 詳見李仁任傳曰。我當斬使首而來。不爾則縳送于明。 詳見東鑑 辭頗不遜。仁任,復興乃流道傳。 詳見李仁任傳 至是。鄭公夢周與文003_424b臣十數人上疏請勿迎曰。念吾東方。僻在海外。自我太祖起於唐季。禮事中國。其事之也視天下之義主而已。頃者。元氏自取播遷。大明龍興。奄有四海。我上昇王的知天命。奉表稱臣。皇宰嘉之。封以王爵。錫賚相望者六年于玆矣。今上卽位之初。賊臣金義因禮送天使。中路擅殺。反入北元。與元氏遺孼謀納瀋王。旣殺天使。又背其君。惡逆甚矣。誠宜正名其罪。上告天子。下告方伯。請討而殺之。然後已也。國家不惟不問金義之罪。反使宰相金湑。奉貢北方。吳季南。封疆之臣也。擅殺定遼衛三人。張子溫等。金003_424c義一行之人也。不達定遼衛。公然還國。又置而不問。今北使之來。議遣大臣。禮接境上。乃曰。不欲激怒北方以緩師也。夫元氏失國。遠來求食。冀待一飽。以延須臾之命。名爲納君。實自利也。絶之則示我之強。事之則反驕其志。其欲緩師。實速之也。況又朝廷初聞金義之事。固已疑我矣。又聞與元氏相通而不問金義之罪。則必謂我殺使與敵無疑也。若興問罪之師。水陸並進。國家其將何辭以對之乎。其欲緩小敵之師。實動天下之兵也。蓋以前日群小之變。當時宰執。恐被朝廷責詰。實有與金義通謀。欲以絶上003_424d國。安師琦情見自刎是也。師琦旣死。宜速定計。以快衆憤。而至今未有聞也。人情洶洶。恐生他變。伏惟殿下斷自宸衷。執元使。收元詔。縳吳季南,張子溫並金義帶行之人送京師。則曖昩之罪。不辨自明。乃約與定遼衛。養兵待變。聲言向北。則元氏遺種。斂跡遠遁。而國家之福。無窮期矣。 詳見鄭夢周傳○按。鄭公本傳曰。時北元遣使賜詔。權臣李仁任,池奫。欲復事北。議迎其使。夢周與文臣十數人上書云云。池,李深忌之。貶流彥陽。又按。咸傅霖所撰鄭公行狀曰。乙卯。北元遣使來。其詔有慢語。權臣李仁任,池奫。欲復事元。議迎其使。公與文臣十數人。抗章論列。請却不納。詞甚剴切。池,李深忌。貶公彥陽。餘悉流遠州。蓋當時。先生至於杖流而道卒。則其尤爲池,李之深忌。可見矣。朴公尙衷亦上疏請却之曰。當今之003_425a勢。正所謂厝火於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謂之安者也。有識之士。孰不痛心。先王初薨未葬。大明使臣。猶在境上。而遽興事北之議。使人心眩惑者何人。擅殺定遼衛所遣人者何人。唱訛言。使定遼軍人之欲迎使臣者。遁去而不恤者何人。先王所命護送使臣者不唯金義。而大臣受先王命。至安州自還者何人。欲以西北軍擊定遼衛者何人。裂金義之書以滅口。而所謂擅殺人生事者及叛賊毋黨。置而不問者。何哉。義叛逾月。而不欲達之朝廷。何哉。崔源之奉使。果皆出於大臣之意乎。今又聞北方使人與003_425b金義同叛者偕來。叛賊而自回。其謂已有罪而本國不問乎。然則義之叛。其必有使之然者。此乃危急存亡之一大機也。爲臣子而反先王事大之意。至使殺天子之使而奪其馬。罪惡孰甚焉。而一二臣心懷不忠。規賣國而自利。欲以其罪惡嫁禍於國家。必欲使宗社夷滅。生民糜爛而後已。可不痛哉。事勢至此。而殿下不與二三大臣之忠直者。早辨而處之。則將如宗社何。將如生民何。倘殿下曲察臣言。有以處之。使宗社再安。生民永賴。則臣之一身。萬死無恨矣。 詳見朴尙衷傳 未幾。朴公復上疏。極陳李仁任主張事北之議003_425c之罪。請誅之。 詳見提綱 於是。先生與李詹等請誅仁任。 見輿地勝覽○謹按。先生於是擧也。卒爲禍首。則想必有其疏。而今無所考。惟輿地勝覽及海東雜錄,海東文獻錄。並作與諫官李詹等請誅李仁任。而又諸史。皆云辭連其獄。故今於李詹等疏。特詳之。蓋執是疏。而參以鄭,朴兩公之疏。則其大意一致。然則李公之疏。亦主於斥背明附元之議。而其於請誅亂賊之罪。尤急焉。先生雖別無其疏。其與李公同請誅者。實義正理明之甚。而況終作禍首。則其烈烈焉。尤可想矣。且以鄭文忠之首陳大義。而其敎書。至云厥後胡使之來。書詞不順。當時郊迓之議。小大皆然。率李詹,伯英之徒。極陳不可。忤仁任,池奫之輩。未得見容。然則當時諸賢之言事者。志同道合。互相倡率。又可見矣。豈以與李詹等請誅之語。有所輕重緩急於其間耶。況獄成於李疏始發之後。而諸公並逮。則先生之亦與李詹等請誅者。尤爲無憾於先生之大義理也。六月。右獻納李詹左正言全伯英等上疏曰。守侍中李仁任陰與金義。謀殺003_425d天使。幸而獲免。此國人所以切齒痛心者也。 按。此與鄭公夢周疏所謂賊臣金義因禮送天使。中路擅殺。反入北元。與元氏遺孼。謀納瀋王。旣殺天使。又背其君。惡逆甚矣。誠宜正名其罪。上告天子。下告方伯。請討而殺之。然後已也。國家不惟不問金義之罪。反使宰相金湑奉貢北方之意及朴公尙衷疏所謂先王初薨未葬。大明使臣。猶在境上。而處興事北之議。使人心眩惑者何人。爲臣子而反先王事大之意。至使殺天子之使而奪其馬。罪惡孰甚焉。而一二臣心懷不忠。規賣國而自利。欲以其罪惡嫁禍於國家。必欲使宗社夷滅。生民糜爛而後已。可不痛哉之意一致也。吳季南擅殺定遼衛之人。張子溫不以金義之殺使告定遼衛。罪當推鞫。仁任置而不問。罪一也。 按。此卽鄭公疏所謂吳季南。封疆之臣也。擅殺定遼衛三人。張子溫等。金義一行之人也。不達定遼衛。公然還國。又置而不問。及朴公疏所謂擅殺定遼衛所遣人者何人。先王所命護送使臣者不惟金義。而大臣受003_426a先王命。至安州自還者何人者也。近贊成事池奫出鎭西北。得金義書。不以上達。密附仁任。及殿下累索。然後乃聞。托以不惑民聽。罪二也。 按。此卽朴公疏所謂裂金義之書以滅口者也。胡書之來。池奫寫其書。削其言之要者。以獻殿下。付其書仁任。仁任不卽上聞。罪三也。 按。此未詳所指。疑北元詔也。與百官同盟。以示專事殿下之意。與胡通。欲樹功瀋王。以免他日之禍。反復姦詐。罪四也。 按。此指仁任率百官詣孝思觀。盟于太祖眞及判事朴思敬自北元還。白太后曰。納哈出言。爾國宰相遣金義請云。願奉瀋王爲主之事。亦見于鄭公疏中。仁任,奫唇齒煽變。將然之禍不可測。 按。此亦鄭公疏所謂人情洶洶。恐生他變。及朴公疏所謂欲以西北軍擊定遼衛者何人者也。蓋觀於此。則後日攻遼之計。已有漸矣。003_426b誅仁任與奫。又正季南,子溫之罪。又遣使聞于天子。 按。此亦鄭公疏所謂執元使。收元詔。縳吳季南,張子溫並金義帶行之人送京師。則曖昩之罪。不辨自明。及朴公疏所謂早辨而處之及其後疏所謂旣得其罪人。則繫囚之。使大臣奉表。達之天子之意也。書上。貶詹知春州事。伯英知榮州事。 已上。並見李仁任傳。○今按。是疏實與鄭,朴兩公之疏。旨義相類。條陳同符。則其謂先生以與李詹等請誅者。固無間然於先生。而況彼仁任輩。必害乃已。則先生之爲首事而首禍。右可見矣。七月。先生與判典校寺事朴公尙衷。同杖流道卒。 見本傳 時鷹揚軍上護軍禹仁烈,親從護軍韓理阿仁任意。上書以爲諫官論宰相。非細故也。諫官是則宰相有罪。宰相無罪則諫官非矣。不可不辨。於是。下詹,伯英獄。使池奫與判三003_426c司事崔瑩等鞫之。辭連先生及尙衷。瑩杖鞫先生,尙衷甚慘。仁任曰。不須殺此輩。乃流之。皆道卒。 見李仁任傳時議惜之。 見提綱○麗史提綱曰。李仁任殺門下評理田祿生,典校令朴尙衷。又曰。尙哀慷慨有大志。祿生亦有時望。皆死非罪。時議惜之。○今按朴文烈泰輔所撰潘南先生家傳。曰。田公與先生同禍。其守正蹈患。必有其跡。而於史無所考。可恨。夫輿地勝覽。旣作與諫官李詹等請誅李仁任。杖流道死。且麗史提綱。以李仁任殺門下評理田祿生,典校令朴尙衷。特筆書之。則先生之守正蹈患。固不爲無跡矣。然則其所謂於史無所考可恨者。蓋先生與朴公。同爲禍首。故文烈亦意其必別有其疏。而恨史或闕之。無由可考也。仁任杖詹,伯英及方旬,閔中行,朴尙眞流之。又以金九容,李崇仁,鄭夢周,林孝先,廉廷秀,廉興邦,朴形,鄭思道,李成林,尹虎,崔乙義,趙文信等謀害已。003_426d並流之。 見李仁任傳○東國通鑑史斷曰。李仁任,池奫抗天朝。殺使臣。迷君誤國之罪。在所當誅。李詹,伯英之疏。曾不負諫職矣。而仁烈,韓理。池,李之鷹犬。則其阿意欲軋言事者。固不足責。禑之爲君。狂悖顚倒。不辨邪正。則亦不足責。瑩平生以正直自許。而反爲之助兇黨。辱言官。嚴加酷刑。羅織一時英雄豪傑之罪。悉皆流竄之。祿生文武金材。尙衷慷慨有大志。俱不保性命。其監刑罰枉害忠良之罪。不於瑩責。誰歟。以後日攻遼之計觀之。則瑩之心卽池,李之心。其右池,李而後諫官。亦復何責哉。○高麗史。辛禑三年。北元遣翰林承旨孛羅的冊禑。○始行北元宣光年號○四年。復行洪武年號○九年。鄭夢周等至遼東。稱有勅。不納。○遼東都司移牒曰。高麗臣事大明。不宜與納哈出通好。今聞納哈出遣文哈剌不花。請好高麗。厚禮以慰之。其於臣事大明之義。如何。如欲免罪。檻送文哈剌不花。以效其誠。不然。雖有後患。悔之何及。○東國通鑑。辛禑十年。遣政堂文學鄭夢周。如京師。賀聖節。且請諡承襲。時本國與朝廷多釁。帝怒。將加兵于我。增定歲貢。至是當遣使賀聖節。人皆憚行規避。最後乃遣夢周。○003_427a十一年。鄭夢周與金庾,洪尙載周謙等。還自京師。初。夢周晨夜倍道。及節日進表。帝覽表畫日曰。爾國陪臣。必相托故不肯來。日迫乃遣爾也。特賜慰撫。勅禮部優禮以送。遂放還尙載等。初。庾賀聖節。尙載謙賀正。李子庸賀千秋。以海道阻險。皆不及期。帝以庾等受命稽緩。且鞫弑君殺使之故。竄之大理。至是皆放還。且許通朝聘。○詔使周倬,雒英等來。冊禑爲王。又賜敬孝王諡恭愍。○已上諸事。皆在乙卯以後。而略載其槪者。以見當時讜議歸趣耳。先生旣歷事累朝。入則宰輔館閣。出則專對藩鎭。餘三十年。其晚節成仁之外。如大事業大功德何限。世序寢遠。耳目莫逮。謹以東國史記諸家詩文及群書等語。參合編次。如此其略。謹按。先生內外本兼諸職。不止於此。而多所未考。至如階之所進。爵之所封。又無可據。若諡號。則前朝時。階匡靖。官評理政堂者。例皆得之。恐先生受禍之後。權姦纔去。而國隨以亡。故未及有節惠之典也。003_427b至於言行諸節。尤難追攷。試以同時諸賢記實之語。採摭而蔽之于後。謹按。牧隱李文靖公穡之言曰。近世雞林崔拙翁自號曰農隱。星山李侍中自號曰樵隱。潭陽田政堂自號曰壄隱。予則隱於牧。今又得侍中族子子安氏焉。蓋陶乎隱者也。然則其推先生爲隱淪可知。而又多發於諸公讚眞之辭。蓋觀先生之志者。以像爲也。雲玉山人王氏勳序云。好事者圖其像。若淵明以視其志。公雖未必謝。每放情物外。欲爲松菊主人。以效古人耳。觀者毋徒言其出處。尙論其志也。然則先生素志。又可見矣。林海王氏德淸曰。軒003_427c然其儀。粹然其容。泠然若淸風之灑蘭雪。飄然若孤鶴之翔雲松。是何衣冠之澹雅。而意氣之從容耶。咸安馬氏融曰。接人以禮。處己以寬。雲玉王氏亦曰。氣寬緩而守固。形淸婉而神腴。跡平常而志遠。容沖淡而意舒。此先生氣像之語。而先生天資。因亦可見。又有兼以徵先生逸趣者曰。豈逍遙於栗里。抑嘯傲於隆中。曰。昔淸隱於彭澤。今復見於三韓。曰。雅志丘壑。及閑不以鏡而眞閑。心何必在於夫余者。亦三賢卽圖之詞也。蓋其高風。遠慕靖節。跡此可見。而況更尋陶令歸來賦。千載高風未易攀。乃先生所自道也。又003_427d陽村權文忠公近曰。文章壄隱琴中趣。能繼高風有幾人。然則李文靖公之以隱爲評者。尤可證也。其德業則益齋李文忠公齊賢曰。父老至今懷德音。陶隱李公崇仁曰。相國經綸器。麗史提綱曰。有時望。其忠孝則東國通鑑曰。忠良。且先生嘗夜直有詩。略曰。傷時憂國淚盈升。感慨閑愁復幾尺。君恩如海報無門。暖日香芹徒謾說。出門剩見鬼捓揄。萬事腐心空仰屋。永嘉金公齊顏師友名行錄。載先生此詩曰。雖是尋常篇什。而其憂國愛君之心類如此。牧隱李文靖公曰。諸公老手作陶冶。汪度詎容忘孝者。蓋先生嘗003_428a爲舍人。公上三書于闕下。故文靖公作哀哉行以歎美之。益齋李文忠公曰。田郞夙慕君子儒。牧隱李文靖公曰。家敎熏陶學業成。雲玉王氏曰。領袖成均。宜春南氏孝溫曰。生玆學校。修業立朝。垂名後代。且如浙人之稱其知禮。讚文之接人以禮。此先生之學行也。曰拜囊懇惻叫閽辭。李文忠公之所以贈也。 按。叫閽辭。當有所指。今無考。曰慷慨絶倫田御史及君政曳袪期補衮。李文靖公之所以和也。此先生之正直也。至如晏嬰高節淩首陽。誰貴食粟曹交長。 按。晏嬰不滿六尺長。高節凌首陽。曹交九尺四寸以長。食粟而已。則今以益齋詩意觀之。恐先生乃短小姿也。登車攬轡志澄淸。003_428b南方草木亦知名及舍人有子早知名。又文忠,文靖公之奬先生名節之語也。其治績則醴泉權氏文海曰。嘗通判東都。有聲績。益齋作詩思之曰。田郞作倅吾雞林。先生之初鎭合浦也。霽亭李文靖公達衷以雞林尹上禮狀曰。按駱轡則一道之休稱大著。用牛刀則二州之遺愛尙存。蓋指先生按廉全羅及濟州,慶州等治化也。又上詩曰。元帥坐吟詩。無心強攻敵。感化執奠來。何必煩羽檄。蓋先生嘗送倭酒于李公。而其謝語及此。先生之嘯詠雄鎭。感化殊俗。不兵而威。竟致其款。可見矣。其文章則雲玉王氏曰。以文學003_428c發科。永嘉金公曰。以文名著稱。權文忠公曰。文章壄隱。達城徐文忠公居正曰。文章鉅手。宜春南氏曰。文章田某。牧隱李文靖公嘗以詩推之曰。君詩淡如水。微風生淪漪。公餘佳山水。有句皆淸奇。如何不一寄。益愧吾蕪辭。圃隱鄭文忠公諸賢。亦多追和先生詩。以寓景慕之志。高麗時。以中朝制科。爲士林勝事。而先生與白公彌堅,金公仁琯同發解。以嘗究治權豪。故疾而沮之。未得應擧。且國俗。掌試者。謂之學士。文風所重。在於主擧。 按。曹伸諛聞瑣錄曰。麗之座主門生之間。嚴如父兄子弟。故甚重貢擧之職。而先生與牧隱李文靖公。同掌禮闈。所取多知003_428d名士。如全伯英,李行,南在,李伯由,金若采,柳寬,金若恒,金震陽,廉廷秀,曹庶等諸人。皆登門之士也。且東國通鑑曰。文武全材。李文忠公曰。枕戈慷慨從軍詩。按。從軍詩。當有所指。今無考。徐文忠公曰。文章鉅手。兼總戎兵。其橫槊哦詩氣象。大異於雕篆酸寒者之所爲也。先生之武望又如此。其於斯文。又有萬世永賴之功。當勝國將季文敎莫振之秋。以潭府舊基。屬之公家。以建文廟。故邑中父老。至今稱鄕校爲先生舊址。且購來古文眞寶。始删增刊行。故晉陽姜公淮仲曰。壄隱田先生出鎭合浦。募工刊行。由是。皆知是編有益於學003_429a者。又曰。頗有壄隱先生所删所增。佔畢齋金文簡公宗直亦曰。壄隱田先生首刊于合浦。其淸貧則麗史先生傳云。其與姜璜寶父昌富爲隣。家貧受昌富惠多。及璜寶爲儕輩所斥。不錄禁中題名記。先生請同僚錄名。同僚不從。先生竟書之。然則其不負人。又可知也。其取士則當出莅雄鎭也。一時名士。多從辟入幕。而張中顯衡叔之還西都也。陶隱李公曰。參謀今俊逸。遁村李公集之赴合浦也。陽村權文忠公曰。入幕嘉賓亦偉奇。陶隱李公曰。況得田先生爲之主乎。鄭公道傳曰。從容談笑一書生。其歎美佐幕之榮。可003_429b見矣。自餘言行之散出於諸公贊詠者。難以委記。然顧此所編。掇拾於斷爛之書。則亦非所以盡先生之平生也。先生娶某氏。擧三男。長和。利仁道丞。次恒。禮賓寺正。次沃。長沙監務。曰漢老。長孫。以孝子。朝廷授官旌閭。事在三綱行實。曰藝。正之子。建文己卯。先生之從曾孫贈領議政可植。榜下登科。官至監司。曰壤。監務之子。官至左通禮。孝子副尉公之男。生員奮,富,畬。監司之男。永元,永亨,永利,永貞,永成。通禮之男。主簿雨泰。自玆以降。子孫甚不振。至永利七代孫松潭公有秋。有儒行鄕祀。先生墓山。今去古已遠。莫003_429c的其地。豈非子孫無窮之痛耶。其行狀等文。未知初果撰否。而今旣無見在者。惟先生詩文若干篇。在於東文選,輿地勝覽及雜記,雜錄。又見於諸家文集師友名行錄及地志等書。又播於詩話筆譚及大東韻玉等編。若其遺事之載於公私諸書者。則互見錯出。詳略不齊。猝難參攷。故今敢區區蒐輯。編爲家狀如右。後之尙論者。庶幾可考而信也哉。時崇禎再甲午秋。後孫萬英。謹撰。

壄隱先生逸稿卷之五
 附錄
遺事 a_003_411a


至正癸巳四月。益齋先生,陽坡先生典貢擧。無燕會。僕與同年成行罷。則休于家。甚蕭索也。歲乙未。南村李政丞,星洞安政堂典貢擧。時李公之姑。奇后母也。因獻壽觴。故兩學士皆設燕。然比舊減十之七八。丁酉科。李樵隱,金思亭典貢擧。李略設。金亦如之。但日數多耳。庚子科。金四宰,韓商議典貢擧。粗有前規。壬寅歲。駕在淸州。洪陽坡,柳商議典貢擧。如癸巳。歲乙003_411b巳。李樵隱再知貢擧。穡副之。歲己酉。又如之。歲辛亥。穡知貢擧。田政堂副之。歲甲寅。李評理,廉政堂典貢擧。皆不設宴。今上卽位。言者歸咎陽坡。復設宴享。今數科矣。糜費不爲少。言者又非之。請如己酉科。旣而又以今庚申年主司。皆有親在堂。當獻壽。於是。成均試員徐承旨以父母在鄕里故。請如癸巳。而廉公,朴公皆侍親側。依舊規設禮宴。 出牧隱集田祿生字孟畊。潭陽人。五歲。知讀書。能綴句。八歲。詠盆松詩曰。云云 在本稿 見者異之。及登第。以文名著稱。累遷政堂文學。直夜有詩曰。云云。 在本稿 雖是尋常篇003_411c什。而其憂國愛君之心類如此。 出師友名行錄洪武四年。恭愍王二十年辛亥三月及第榜。李穡知貢擧。田祿生同知貢擧。六月親試。 出歷朝榜目。又見宜春世乘。金政堂得培題金海客館云。來管盆城二十春。當時父老半成塵。自從書記爲元帥。屈指如予有幾人。田政堂祿生題合浦云云云。 在本稿 兩公皆文章鉅手。兼總戎兵。其橫槊哦詩氣象。大異於雕篆酸寒者之所爲也。鄭學士地早杖節鉞。題錦江樓船云。隋家賀若弼。晉室祖將軍。杖劍過江水。歸來誓掃雲。其詞語豪003_411d壯傑特。大丈夫之立語。固不當如是乎。 出東人詩話金齊顏。恭愍朝登第。以軍簿佐郞。從田祿生聘河南王。至燕京。皇太子惡其通信沮之。祿生東還。齊顏留燕達國書于河南王。後謀誅辛旽。事泄而死。 出輿地勝覽。又見靑丘風雅,海東雜錄,大東韻玉,海東文獻錄。映湖樓詩板陰記曰。圃隱集有曰。昔壄隱田先生雞林判官時。幸金海妓玉纖纖。後十年。來鎭合浦。纖纖已老。呼置左右。日使之彈琴。有詩云。 在本稿 倅雞林有詩云。 在本稿 按全羅。罷煙戶軍防倭。霽亭尹雞林。上禮003_412a狀日。按駱轡則一道之休稱大著。用牛刀則二州之遺愛尙存。謝送倭酒詩曰。元帥坐吟詩。無心強攻敵。感化執奠來。何必煩羽檄。又曰。至正丁未。出鎭合浦。淸心省事。久不遞代。從民望也。益齋曰。田郞作倅吾雞林。父老至今懷德音。尹平壤。執釋器誅之。後爲政堂文學。大明初起。元駐北時。以臺諫朴尙衷,李詹等疏章辭連。忤權臣坐貶。東國通鑑論曰。祿生文武全材。陶隱送李浩然赴合浦幕序。論浩然之氣曰。況得田先生爲之主乎。固城懸板首曰。吾先人遁村從壄隱田公。佐合浦幕。弘治乙卯。後孫實承差。幸登是003_412b樓。目一詩板殘缺無刻。覽者不知何許人。改板次韻。仍以舊聞。記其出世大略云。 出潔城家藏行蹟高麗田祿生。潭陽人。字孟畊。號壄隱。忠惠王朝。登第以文名著稱。恭愍王朝。累遷政堂文學。辛禑初。與李詹請誅李仁任。杖流道死。○鎭合浦有詩云。 在本稿 公以文章鉅手。兼總戎兵。其橫槊哦詩氣像。大異於雕蟲酸寒者之所爲也。 詩話金海府妓玉纖纖善彈琴。田壄隱嘗倅鷄林。愛之贈詩云。 在本稿 公後鎭合浦。纖纖已老。呼置左右使彈琴。其後騷客多詠其事云。 陽村集嘗通判東都。有聲績。益齋作詩思之曰。田郞作倅吾003_412c鷄林。父老至今懷德音。 名宦錄田祿生曰。州縣之弊。防倭爲大。倭寇至。徵兵州縣。謂之煙戶軍。雖置戍所。未聞禦寇。史嘗在解額。見疾於權豪。不得應擧於元。 史出海東雜錄第二條第三條第五條第六條。又見大東韻玉哦字纖字軍字額字。田祿生字孟畊。號壄隱。潭陽人。忠惠王時登第。以文名著稱。恭愍王朝。累遷政堂文學。辛禑初。與李詹請誅李仁任。杖流道死。 出大東韻玉又大東韻玉,古今諸賢齋號。曰壄隱。田祿生。田祿生字孟畊。潭陽人。忠惠王時登第。以文名著稱。003_412d恭愍王朝。累遷政堂文學。辛禑初。與李詹請誅李仁任。杖流道死。 出海東文獻錄白淡菴文寶字和父。稷山縣人。辛禑爲大君就學。王命公及田祿生,鄭樞爲師。官至政堂文學。封稷山君。諡忠簡。 出東儒師友錄隱類。高麗農隱崔瀣,樵隱李仁復,壄隱田祿生,牧隱李穡,圃隱鄭夢周,陶隱李崇仁,漁隱閔霽,郊隱鄭以吾冶隱吉再。 出旬五志田壄隱祿生。高麗名宰也。有德業。能文章。嘗爲雞林通判時。有金海妓玉纖纖善彈琴。壄隱愛之。題贈一003_413a絶曰。云云。 在本稿 蓋金海有三叉水。七點山在二叉之間。七峯如點故云。又金海古有伽倻國嘉實王造琴及旵始仙人抱琴歡戲之語云。其後十餘年。楙隱以慶尙道都巡問使出鎭合浦。時纖纖已老矣。呼置左右。日使之彈琴。後金海燕子樓題詠。多用其事。圃隱追和其韻曰。云云。 見首卷陽村又和其韻曰。云云。 見首巷蓋壄隱深得琴中旨趣。詩語淸越秀古。而其重遊雄鎭。再呼佳人。日使彈琴於棨戟之暇者。可作風流勝話也。圃隱,陽村亦相繼和韻。稱艶不已。可見其傾慕之意也。纖纖亦以一琴娥。若非壄隱一詩。安得傳芳003_413b於後世耶。 出夢軒筆譚


舊說附
一說。先生家居于潭陽府北檠臺山原栗川之里。中年。屬其舊基于公家。以建文廟。故潭州父老。至今稱鄕校爲先生舊址云。一說。先生嘗奉使入中國。始購來古文眞寶。手自删增。其鎭合浦時。刊行于世。故至今讀古文者。必稱先生用功云。一說。先生墓在靈光郡內佛岬洞叢竹里云。一說。先生墓在長湍府西玉心洞。連四世墳墓皆003_413c在。邑人至今稱壄隱洞云。一說。皇甫麟撰先生墓誌云。一說。先生墓碑在靈光。而中世天使由水路往來。道經靈光。故有一天使書一鏡字於碑頭云。今按先生眞讚。亦有閑不以鏡而眞閑之語。無乃先生嘗有取鏡爲象之義耶。潭陽田氏族譜跋曰。惟我田氏。起家於潭陽。門闌趾美。奕世燀爀。至三先生。文章功德。輝映古今。或以直節顯。或以淸白貽。瓜瓞緜緜。家聲不墜。 生員田霦撰003_413d贈右議政性庵先生田公佐命行蹟曰。田氏系出延安。粤自昔世。靑紫相望。台鉉繼出。至麗末。有壄隱 祿生,耕隱 相生,耒隱 貴生 三兄弟。俱以文章德行。爲時名宰。 白惟讓撰。出一善家藏行蹟。按。田氏本貫潭陽。而三隱之後。多以土居爲貫。如延安,南陽是也。其說備見於族其譜跋文。
壄隱先生逸稿卷之五



壄隱先生逸稿卷之四
 附錄
遺事 a_003_405a



送田祿生司諫按全羅道 字孟畊○李齊賢
田郞作倅吾雞林。父老至今懷德音。拜囊懇惻叫閽辭。枕戈慷慨從軍詩。晏嬰高節凌首陽。誰貴食粟曹交長。登車攬轡志澄淸。南方草木亦知名。南方近者頻年荒。捐瘠往往僵路傍。守令識字百二三。坐視弄法猶盲喑。旋驅農夫防海倭。賊刃未接先奔波。大將坐幕擁笙歌。小將汗馬輸弓戈。豪奴聯騎攘公田。官003_405b徵逋租不計年。嗚呼民生至此極。誰與吾君寬旰食。益齋也曾玷廊廟。受侮老姦幷惡少。乞身自退僅免禍。此日尋思顏可赭。田郞夙慕君子儒。豈比老我空囁嚅。往哉問瘼公無私。馳奏得令明主知。 出益齋亂稿
按。先生。恭愍辛丑。按全羅。則時益齋公年七十五歲。實作此詩。蓋其回科之年也。


夢見東京田判官。曉有府吏告歸者。因寄此。 李穡
如何不寄一行書。遠別無端半歲餘。夢裏見君頻款款。定應君夢亦逢予。 出牧隱集。下同。


寄東京田判官 壄隱
003_405c新羅王氣千年滅。作國東藩奉符節。自古幕賓才出群。況今邑子紛如髮。知君參佐鳥雲飛。畫諾坐嘯相倚依。待見野蠶春作繭。始稱深副舜垂衣。
按牧隱集編次。已上兩詩。係於戊戌。已下兩詩。係於己亥也。


寄鷄林田判官
吾詩安小成。而不如惠夷。緬愧古作者。聊抒心所之。君詩淡如水。微風生淪漪。公餘佳山水。有句皆淸奇。如何不一寄。益愧吾蕪辭。


哀哉行。爲舍人田壄隱之父作。
003_405d哀哉白髮田舍人。靑衫飄泊京華塵。劬勞屛障三十年。功不見酬今已遷。當時儕輩皆飛騰。疇肯推挽且轢凌。舍人有子早知名。家敎熏陶學業成。慨然憫父不得志。欲謁銓曺恨無地。匍匐闕下三上書。同列聞之爲欷歔。天高鶴唳更淸遠。白日不向墻陰轉。諸公老手作陶冶。汪度詎容忘孝者。華顚郞署上所嗟。況此陸沈將奈何。此詩雖爲孟畊作。却爲士流悲命薄。牧隱集。又有正月十二日雨。尤增感歎詩。而有憶曾醉携壄隱翁。扣舷放歌崖石裂。人生古今一瞬爾。獨詠新詩慰愁絶之句。
003_406a按牧隱集。此詩作於戊午年間。蓋在先生旣歿之後也。


立秋前一日。與田郞中同宿。 祿生○李岡
月出四山靜。虫鳴一院空。人間猶夏夜。天上已秋風。蘭葉露華白。花畦煙彩紅。迢迢湖海夢。今夕與君同。出平齋集


李韌正言扈從至尙州。寓舍北有四松。倚松結茅。以爲避暑之所。田內舍 祿生 名之曰四君子亭。 鄭樞
李君作新亭。半隱良可比。名字孰肯評。早已經平子。王澄所題目。王衍不復有言。軸云已經平子矣。巍然四蒼官。偃蓋相依倚。於003_406b焉坐嘯傲。主人亦佳士。我來纔入門。溽暑驚秋意。高節貫四時。信哉君子義。可憐棲湫隘。無以暢心志。豈知軹道傍。爽塏有兹地。滿懷玉雪淨。繞床笙籟起。俄令沈痾空。頓覺淸虛至。 周伯仁與庾公語 言念古之人。子美有故事。不知杜拾遺。若此日劇醉。凌雲氣蕭瑟。蔽日形骫骳。安得起韋偃。放筆使爲戲。 半隱。王龜亭名。○出圓齋集


謝田元帥送倭酒 李達衷
元帥坐吟詩。無心強攻敵。感化執奠來。何必煩羽檄。至正丁未。出鎭合浦。淸心省事。久不遞代。從民望也。003_406c出潔城家藏行蹟。


送張衡叔還西都田宰相幕 李崇仁
相國經綸器。朝鮮禮義邦。參謀今俊逸。遺俗更醇厖。樓閣臨平野。風煙接大江。君歸如記我。莫惜鯉魚雙。出陶隱集


送李浩然赴鎭邊幕 鄭道傳
十萬貔貅氣勢獰。從容談笑一書生。遙知檄罷高臺臥。蒼海無風月正明。 出三峯集


送李使君集赴合浦幕 權近
元戎大旆鎭南陲。入幕嘉賓亦偉奇。自笑少年多慷003_406d慨。尊前謾賦送君詩。 出陽村集


寄宋大禪師 在合浦營作○李集
年去年來西復東。如今亦在柳營中。賦詩橫槊吾何敢。回首廬山憶遠公。 出遁村雜詠。下同。


固城感懷二首 時從壄隱幕
元戎東狩復西征。深入荒涼古鐵城。樸島煙氛雲外起。竹林烽火夜深明。此行始識山河固。是處唯聞鼓角聲。艱極泰來非妄語。遺民耐久待昇平。 第二篇。今不錄。


固城館題詠 李仁孫
003_407a制敵何須勞遠征。折衝樽俎是長城。耕連海嶠黃雲合。瘴盡倭山白日明。懸板首曰。吾先人遁村。從壄隱田公佐合浦幕。出潔城家藏行蹟。


陶隱齋記 李穡
古之人隱於朝者。詩之伶官。漢之滑稽是已。隱於市者。燕之屠狗。蜀之賣卜者是已。晉之時隱於酒者。竹林也。宋之季隱於漁者。苕溪也。其他以隱自署其名者。唐之李氏羅氏是已。三韓儒雅。古稱多士。高風絶響。代不乏人。鮮有以隱自號者。近世雞林崔拙翁自003_407b號曰農隱。星山李侍中自號曰樵隱。潭陽田政堂自號曰壄隱。予則隱於牧。今又得侍中族子子安氏焉。蓋陶乎隱者也。陶者。舜之升聞。周之將興。以之爲地者也。方冊所載。可見已。 出牧隱集


送李浩然赴合浦幕序 李崇仁
李文忠公,安文敬公道德文章。師表一世。而知人之明求士之急。雖古人莫及。是以。豪俊多出其門焉。兩公所愛重者。廣李君其左也。曰。吾名元齡。今改以集字浩然。吾子其著名字序。予諾之。不卽爲也。今年夏。從宰相田先生辟。將之合浦。則見子曰。玆可爲矣。予003_407c曰。人之命名字。摘取聖賢之格言。皆是夷考其實。未必相當也。孟子論浩然之氣是集義所生也。君以此養之於平居無事之時。驗之於屯難遭變之日。又嘗聞文忠,文敬之論。其於養氣深有得也。子奚庸說。雖然。試爲君誦所聞。夫大化流行。二五之精。絪縕轇輵。人乃生焉。所以生者。卽天地之氣也。故其爲氣也至大至剛。夫惟至大也。放諸天地而準。至剛也。觸諸金石而貫。其體本自浩然。第在乎善養之爾。養之得其道。則吾之氣。天地而已矣。彼餒焉而不充者。養之失其道也。於此有道焉。惟集義乎。集義者。事皆合義之003_407d謂也。義吾固有也。不可須臾離也。而吾所爲反乎是則吾豈慊乎哉。有毫髮不慊於心。氣斯餒矣。雖一動靜語默之間。無少愧怍。心廣體胖。則所謂浩然者。流動充滿。隨處發見。將不可勝用矣。故曰。是集義所生也。君之平日。姑不論。其涉難四年。人不堪焉。而君處之無難者。必有以養此而致之。非適然也。今予之說。果無戾於聖賢之志否乎。余恨不得及門於兩公。求正是焉。雖然。今君之行。謁田先生矣。間以余說。求先生一言。以正予謬妄。予於浩然。實惓惓也。若參謀帷幄中。出奇制勝。浩然固優爲矣。況得田先生爲之主003_408a乎。浩然行矣哉。 出陶隱集。又見遁村雜詠。


贈金中顯方礪詩序 權近
金海金君汶用號築隱。吾母黨族也。初仕柏堂。材出衆。癸卯之難。徵兵交州。大爲玄陵器重。其年。使宰相田公祿生。修聘浙東。君爲副。皆時之選也。浙東人稱其知禮。洪武十六年龍集癸亥良月胐。 出陽村集


善本大字諸儒箋解古文眞寶誌 姜淮仲
此編所載詩文。先儒精選古雅。表而出之。承學之士。所當矜式也。前朝時。壄隱田先生祿生出鎭合浦。董戎之暇。募工刊行。由是。皆知是編有益於學者。然其003_408b本歲久板昏。且無註解。觀者病焉。歲在己亥。予丞乏觀察忠淸。越明年。公州敎授田藝出示此本。有補註明釋。瞭然於心目。因囑沃川守李護。監督重刊。未數月而告畢。於戲。豈非斯文之一幸哉。今以二本讎校。則舊本頗有壄隱先生所删所增。故與今本。中間微有小異耳。愚於此論辨。幷諗諸後學云。時永樂龍集庚子孟冬下澣。嘉靖大夫忠淸道都觀察黜陟使,晉陽姜淮仲。謹誌。 出古文眞寶


詳說古文眞寶大全跋 金宗直
詩以三百篇爲祖。文以兩漢爲宗。聲律偶儷興而文003_408c章病焉。梁蕭統以來。類編諸家者多矣。率皆誇富鬪博。咸池之與激楚。罍洗之與康瓠。隋珠之與魚目。俱收竝摭。不厭其繁。文章之病。不暇論也。惟眞寶一書不然。其採輯頗得眞西山正宗之遺法。往往齒以近體之文。亦不過三數篇。不能虧損其立義之萬一。前後三經人手。自流入東土。壄隱田先生首刊于合浦。厥後繼刊于管城。二本互有增減。景泰初。翰林侍讀倪先生將今本以遺我東方。其詩若文。視舊倍簁。號爲大全。漢,晉,唐,宋奇閑儁越之作。會稡于是。而騈四儷六。排比聲律者。雖雕繪如錦繡。豪壯如鼓吹。亦有003_408d所不取。又且參之以濂溪關洛性命之說。使後之學爲文章者。知有所根柢焉。嗚呼。此其所以爲眞寶也歟。然而此書不能盛行于世。蓋鑄字隨印隨壞。非如板本一完之後。可恣意以印也。前監司李相公恕長嘗慨于玆。以傳家一帙。囑之晉陽。今監司吳相公伯昌繼督。牧使柳公良,判官崔侯榮。敬承二相之志。力調工費。未朞月而訖功。將見是書之流布三韓。如菽粟布帛焉。家儲而人誦。競爲之則。盛朝之文章法度。可以淩晉,唐,宋。而嫓美周,漢矣。夫如是則數君子規畫鋟梓之功。爲如何也。成化八年壬辰四月上澣。003_409a奉正大夫行咸陽郡守,晉州鎭兵馬同僉節制使金宗直。謹跋。 出古文眞寶
按兩公誌跋。備述眞寶始終。而近歲板本。多不載是書。學者不省其所從來。況姜公旣無其集。金公本集。又逸而不收。故今特全編錄之。俾知先生删增首刊之功。且以竢重刊眞寶者而附載焉。


潭陽鄕校寶上記 南孝溫
潭陽爲府。在百濟全盛時。爲秋子兮郡。在新羅兼幷後爲秋戊郡。今名之呼。當代制也。鄕校在府北二里檠臺山之南原栗川之滸。山川鬱紆。厥位向陽。扶輿孕秀。爲南道人材之淵藪。材術如李靈幹。功名如李晟。文章如田祿生,康好文。篤行如金頎,全謹,宋時003_409b興。皆府產也。敎官金君諱濱。字渭叟。予竹馬交也。謂余曰。學校之重修也。府使南侯季堂賜也。寶上之創立也。監司金君宗直,郭侯垠賜也。嗚呼。不置寶上。養育有缺之前。尙有二李,田,康之屬。生兹學校。修業立朝。垂名後代。況自二公置寶以後。養育加初。則必有賢等數子者。彬彬輩出。蔚爲名臣者有之矣。余何幸身親見之。弘治四年龍集辛亥二月有日。過客宜春後學進士南孝溫。謹記。 出潭陽鄕校懸板


潭陽鄕校寶上識 李安訥
丁酉兵燹之後。官不能供士。士不得居校。隸業無所。003_409c勸學無術。余以綿布屬諸校。以爲校中生講習資。諸生等曰。校古有寶。玆古規也。秋江南公孝溫記存焉。公盍亦誌之。余取而見之。則佔畢齋金公爲本道監司。郭侯垠爲本府府使。寶之設始於此。秋江公爲之記。實弘治四年辛亥二月日也。今者。寶又重設。而誌之之年與月。適與古同。自萬曆距弘治百有餘年之間。始於辛亥二月。復於辛亥二月。其亦數耶。於戲。培植育養之道。余雖有愧於金,郭兩先賢。而自今日以往。人材之蔚然輩出。如公所稱二李,田,康之屬。深有望於諸生云爾。萬曆三十九年歲在辛亥二月初吉。003_409d通政大夫行府使德水李安訥。識。 出潭陽鄕校懸板


潘南先生議諡時事蹟 朴世釆
先生諱尙衷。字誠夫。姓朴氏。羅州潘南縣人也。右獻納李詹,左正言全伯英亦上疏曰。守侍中李仁任陰與金義。謀殺天使。幸而獲免。此國人所以切齒痛心者也。仁任,奫唇齒煽變。將然之禍不可測。請誅仁任與奫。又遣使聞于天子。於是。鷹掦軍上護軍禹仁烈,親從護軍韓理阿仁任意。上書以爲諫官論宰相。非細故也。不可不辨遂下詹,伯英獄。使奫與崔瑩等鞫之。辭連先生及田祿生。瑩杖鞫先生,祿生甚慘。003_410a仁任曰。不須殺此輩。乃流之。皆道卒。先生享年四十有四。實是歲秋七月五日也。 出潘陽二先生遺稿


潘南先生家傳 朴泰輔
會獻納李詹,正言全伯英。亦上疏論仁任,奫唇齒煽變之罪四事。請誅仁任,奫。以聞于天子。遂下詹,伯英獄。使池奫與判三司事崔瑩鞫之。辭連先生及門下評理田祿生。瑩鞫先生及祿生。搒掠甚酷。仁任曰。不須殺此輩。乃流之。先生道卒。祿生亦在道死。 謹按。田公與先生同禍。其守正蹈患。必有其迹。而於史無所考。可恨。出定齊集。下同。


潘南先生事蹟略
003_410b會諫官李詹,全伯英。亦上疏請誅仁任。下詹,伯英獄鞫之。辭連先生及門下評理田祿生。時崔瑩,池淵治其獄。杖訊甚酷。仁任曰。不須殺此輩。乃流之。先生出都。卒于靑郊驛。國人莫不哀之。
謹按。潘南先生。今上七年辛酉春。因領中樞府事宋時烈所啓。命大臣金壽恒等收議。翌年春。贈諡致祭。立祠開城府。以示追奬之典。
壄隱先生逸稿卷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