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세 의령공 휘 충성 ,지성 등/휘 충성 산당공 관련기록

전주최공 문성공 7세손 휘 충성 산당집 내용

아베베1 2014. 5. 25. 12:10

 

 

 

 

녹동서원 소장 유물 중 현전하는 목판은 최덕지의 (연촌유고(烟村遺稿)) 등 관련 목판 53매, 김수항의 (문곡집(文谷集)) 400매, 최충성의 (산당집(山堂集)) 55매 등 508매이고 문서에는 1659년 존양녹동서원 영선물자 수집 통문(通文) 1매 등 다수의 문서가 있다.

 전라남도 유형문화제 145호

 

 山堂集序

山堂集序[宋煥箕}

 

烟村崔先生。以淳德高節正學之士。震耀一世。迄玆累百載。遺徽不沫。有孫山堂公克趾其美。卽寒暄堂金文敬公門016_571b人也。嘗喜讀書山堂。覽公自傳而槩可想其志氣韻致矣。早從事詞章。下筆贍敏。幷務公車業。及游賢師之門。始聞爲學大要。探索心性理氣之奧。尤致意016_571c於明倫闢異。若其讀小學諸條。及上佔畢齋書。實是出於平日之正見明識矣。天資甚高。不惟得於家庭者有不尋常。性喜澹泊。心絶浮華。愛吟古詩。隨意自適。016_571d其所以遍遊名山勝區者。亦豈非超然有出塵之標哉。遺稿之編。厥惟久矣。而舊末刊布于世。甚爲後學所慨恨。今付諸剞劂者。將有以垂耀無垠。何可以其篇帙之少016_572a而恨之也。余於烟村遺事及公之遺文。竊有興感者深。幷爲之叙如此。其遠來求余文者。公之九世孫爀也。
崇禎後三乙丑孟冬。德殷宋煥箕序。

 

 

 續原人

 

 

天下萬物。均是天生之物也。飛者。吾知其爲禽。走者。吾知其爲獸。魚龍昆蟲。吾知其爲魚龍昆蟲也。此皆知覺運動而已矣。若夫謂之人者。豈徒知覺運動而已哉。必有其爲人之道也。盡人之道者。斯可以爲人矣。爲人之名。可謂大矣。何以言之。凡物莫不受天地之氣以生者也。稟氣之偏且塞者爲物。稟氣之全且通者爲人。人受是氣。而仁義禮智之性。與生俱生。此016_574b其所以最靈者也。鳳凰麒麟。非不靈也。而然亦不過曰物而已矣。獨人之所以不謂之物。而謂之人者。豈偶然哉。天生萬物。唯人最靈。人有四德。唯人爲大。故孟氏云。仁者人也。釋之者曰。仁者。人之所以爲人之道也。愚謂仁者。天地生物之理。而人得以生而爲心者也。原其人之所以爲人。其亦原於此乎。上帝降衷者。降此也。若有恒性者。有此也。聖人之盡心知性者。盡知乎此也。君子之存養省察者。存省乎此也。人之爲道。原於天而衋於我。我不可不知爲人之道也。夫仁者。無私心而合天理之謂也。天君泰然。志氣浩然。016_574c吾之心合於天地之心。吾之氣合於天地之氣。幷其高明。配其博厚。旽旽其仁。浩浩其天。夫然後可謂得人之實矣。雖不及此。而有志於此。則是亦人之徒也。嗚呼。捨是則其何以爲人哉。有人之形。而不能踐其形。得人之名。而不能履其實。其於飛者,走者。又何難焉。自漢,唐以來。天下無人焉。若董,韓二三子。其亦庶幾。而然亦未知其果得人之實也。宋朝多人。而當時蠢蠢之輩。不以是人而爲人也。可勝惜哉。嗚呼。其亦愼之哉。不培其根。則不可以食其實。不澄其源。則不可以淸其流。爲人之原。不在於彼。而淸源之功。豈是016_574d楚越之任哉。


 

 

讀小學文

 

 

吾嘗讀聖賢之書。而知聖賢敎人之意深矣。然其語高而旨深。其於初學之入德也。固無下手之處。而恨不得豫養於童蒙也。及讀子朱子小學之篇。然後乃知聖人敎人之意備矣。況篇中之語。盡切於日用。而可爲童稚之所習者乎。方爲童稚之時。血氣未定。心志不牽。常習於此。而涵養德性。則是豈非入道之階乎。子程子曰。聖賢之言。不得已也。又曰。性出於天。才出於氣。至哉言乎。夫人之生。受天地之理以爲性。受016_575a天地之氣以爲才。性無有不善。而才有美惡之殊。賢愚之別焉。茲才之美惡。其不源於氣之淸濁乎。蓋昔上古之時。氣淸而才美。才美而智敏。其所謂性情之理。仁義之德。父子君臣之道。不敎而知。不言而信。當此之時。居君師之任者。庸何言乎。自茲以降。氣化不齊。而人之才質。頗有昏愚。雖有本然之性。而不自知之者。滔滔皆是。當此之時。居君師之任者。雖欲不言。其可得乎。此詩,書,易,春秋之所以作也。聖人之道。坦若大路。學者之病不得其門矣。然而人之不善。拘於才質。而才質之變。必有其方。故於是乎有小學之法016_575b焉。小學之法。可不施於髫稚之時。而使之涵養。以進于門乎。先覺之欲覺其未覺者。法非不詳。語非不盡。而何後學之自不進也。嗚呼。聖賢之立言著書者。欲使後學而進德修業也。後進之誦言讀書者。欲將以此而干祿取位也。爲君師者。以是而導之。爲父兄者。以是而敎之。爲子弟者。以是而學之。顧誰能致力於小學之敎哉。先生之書。不作而可焉耳。雖然。向無是書。則後世之有志於道者。千一而生。其安能有所依歸哉。苟以是書。而爲不足法也則已。如有致力於此者。由是而進于大學。終成知行之功。則是書豈非五016_575c四書,七六經哉。


 

 

 讀小學立敎篇

 

愚嘗讀孔氏之書。至生知,學知,困知之說。而切歎人品之不同。學問之有難易也。及讀小學。而至邵子之言曰。上品之人。不敎而善。中品之人。敎而後善。下品之人。敎亦不善。吾然後知人之不可以無敎也。夫人之生。莫不有是理也。莫不有是性也。而有氣質淸濁之不同。故其知有難易之異焉。使人而皆能生知。則敎人之法。可以不作也。使人而皆爲不移。則敎人之法。亦不足設耳。然而上智之人。不世出焉。下愚之徒。016_575d蓋亦寡矣。而間有中品之士。拘於氣稟。蔽於物欲。罔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者。滔滔皆是。其爲先覺者。豈不惻然欲有以新之。此先生立敎之所以作也。或曰。南山之竹。不揉自直。苟人之本善者。雖不立敎。何害於作聖哉。蛇入竹筒。曲性猶在。苟人之本惡者。雖敎之勤勤。亦何益之有哉。吾以爲不知言者。竹之直者性也。蛇之曲者性也。人之善者。亦性也。天下萬物之類。各順其本性而已矣。竹不可使之曲。蛇不可使之直。人不可使之爲惡。苟逆其性者。豈性之本然乎。是以。堯,桀一理。舜,跖同源。其所以相去之遠者。以其有016_576a才質之不同耳。苟變其質。而有所興起焉。則人皆可以爲堯舜矣。非三遷其居則吾恐孟氏之終爲埋鬻而死耳。非括羽簇礪之喩則吾恐由也之好長劍而已矣。安有居仁由義。大有功於斯道也哉。是則敎誨之明驗也。立敎之篇。其可緩乎。或曰。以堯爲父而有丹朱。以舜爲父而有商均。豈堯舜不敎。而子作不肖乎。舜爲瞽瞍之子。禹爲崇伯之子。豈父有敎。而子乃作聖乎。是知爲善者。自爲善也。爲惡者。自爲惡也。豈關於敎哉。嗚呼。此吾之感邵子之言也。舜,禹者。生知也。豈由敎而後善哉。朱,均者。下愚也。雖聖人爲父。亦016_576b不能化而入也。故曰。使人而皆如舜,禹。則立敎之篇。何必作哉。使人而亦皆朱,均。則立敎之篇。徒爲虛文耳。先生之所以設爲立敎者。欲其後世之人。有如由也軻也之輩。上無明師之指。下無良友之導。則可由是篇而孜孜不怠。期至于極耳。先生之於作人。可謂至矣。嗟乎。後世之不復有舜禹。我固知之矣。如有有志者。以是敎而學之。則舜禹之後。豈無聖人。軻死之後。道不絶傳矣。若以是敎爲不足法也。亦以是敎爲不可及也。則非先生立敎之意也。導之者天也。背之者天也。導之背之。固無與於先生。而却恨其以均受016_576c
性之人。而有賢愚之不同也。